成语拼音:mò nì yú xīn
成语解释: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繁体字形:莫逆于心
英文翻译:with complete mutual understanding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逆:1.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风。逆流。2.抵触;不顺从:逆耳。逆子。3.背叛;背叛者:叛逆。逆产。4.迎接:逆旅(旅馆)。5.事先:逆知。逆料。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提起“莫逆于心”,许多人会联想到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情谊。比如:“老张和老王共事二十年,从未红过脸。一个眼神、半句玩笑,对方立刻心领神会,这种莫逆于心的默契羡煞旁人。”这里的关键在于“无需解释的信任”——他们不需要反复确认彼此意图,就像齿轮咬合般自然流畅。
有人问:“莫逆于心的关系只能存在于朋友间吗?”其实不然。看这个例子:“急诊室里,主治医生抬手一指监护仪,护士已经递上急救药品。生死时速中,医护人员莫逆于心的配合往往能创造奇迹。”职业场景中的默契,同样需要长期磨合形成的直觉反应,这与情感层面的理解异曲同工。
再比如家庭场景:“女儿刚皱起眉头,母亲已经把温水放在书桌旁。十五年共同生活,让她们对彼此的习惯莫逆于心。”这里带出重要启示:默契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更多藏在日复一日的细节里。就像咖啡杯永远摆在餐桌固定位置,无需言语的关怀反而最动人。
或许有人疑惑:“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还能培养这种深度默契吗?”我曾在咖啡馆目睹有趣一幕:两位程序员并排而坐,其中一人敲键盘的手突然停顿,同伴立刻指着屏幕某处说‘第三个循环有问题’。他们相视大笑的样子,正是数字时代莫逆于心的鲜活注脚。”可见,只要存在共同的目标与真诚的互动,任何时代都能孕育这种珍贵联结。
需要提醒的是,莫逆于心不应成为情感绑架的借口。真正健康的默契,应该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根系交织却各自向着阳光伸展。与其强求他人完全理解自己,不如先学会准确表达需求,给默契生长留出呼吸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