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shu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ò zhī shuí hé

成语解释:莫:没有。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今倭贼冯陵,所在莫之谁何。”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分句;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

繁体字形:莫之誰何

英文翻译:Who is not

莫之谁何的意思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广大。5.姓。[mù]古同“”。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谁:[shuí]1.“谁”shéi的又音。2.姓。[shéi]1.虚指,表示不知道的人或无须说出姓名和说不出姓名的人:我的书不知道被谁拿走了。今天没有谁来过。2.任指,表示任何人。a)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这件事谁也不知道。大家比着干,谁都不肯落后。b)主语和宾语都用“谁”,指不同的人,表示彼此一样:他们俩谁也说不服谁。c)两个“谁”字前后照应,指相同的人:大家看谁合适,就选谁当代表。

何:[hé]1.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2.副词,多么:何其壮哉!3.姓。[hè]古同“”,担。[hē]古同“”,谴责。

成语评论

莫之谁何”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其实它描述的场景在生活中很常见。举个例子,小张上班总爱摸鱼,领导多次提醒也没用,最后同事只能叹气:“他这样拖延,大家真是莫之谁何啊!”这里的意思就是,面对小张的拖延,大家既无奈又没辙。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莫之谁何”的情况?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约束力”。比如小区里总有人深夜放音乐,物业贴告示、邻居劝说都不管用,最终大家只能摇头:“对这种扰民行为,真是莫之谁何。”这时候的“没辙”,其实反映了规则执行力的缺失。

再举个交通的例子:早高峰时,电动车突然窜上机动车道,司机急刹后只能苦笑:“突然冲出来,谁拦得住?莫之谁何啊!”这种场景里的无奈,更多来自突发状况和系统性问题的交织。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虽然带着点消极色彩,但也藏着生存智慧。就像看到朋友总买超出消费能力的奢侈品,劝了几次无效后,与其纠结不如说句“莫之谁何”,反而能让自己释怀——有些事确实强求不来,但换个角度想,做好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更重要。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积极场景。比如团队里有位坚持创新的同事,哪怕别人质疑,他依然按自己的想法做成了项目。这时用“莫之谁何”反而带点敬佩:“他认定的方向,真是谁也拦不住。”可见语言的多面性,关键看用在什么语境里。

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既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也暗示着“与其硬碰硬,不如找新思路”。就像处理邻里矛盾,当正面沟通无效时,换个方式通过社区活动增进理解,可能比反复较劲更有用——毕竟,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比问题本身多。

"莫之谁何"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