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è qiāng shí dàn
成语解释:荷:扛;实:充实。指扛着枪;子弹推上枪膛。形容全副武装。
成语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高度警戒
繁体字形:荷槍實彈
英文翻译:carry loaded guns
荷:[hé]荷花。参同“莲”[hè]1.背;扛:荷枪。荷锄。2.负担:重荷。3.书信用语。表示感谢:感荷。为荷。
枪:1.长杆上装有金属尖头的冷兵器:红缨枪。标枪。2.通常指口径在20毫米以下,利用火药气体压力抛射弹头的武器。如手枪、步枪、冲锋枪、机关枪和具有特种用途的专用枪。3.形状像枪的器具:焊枪。4.枪替,考试时替别人作文章或答题。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弹:[dàn]1.弹子:弹丸︱泥弹。2.枪弹;炮弹;炸弹。[tán]1.用手指弹击:把袖子上的土弹掉。2.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弹吉他。弹钢琴。3.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弹簧。弹射。4.抨击;检举:弹劾。讥弹。
“荷枪实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扛着枪,装满子弹”,但实际用来形容什么场景呢?举个例子:“边境巡逻的士兵们荷枪实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这里不仅描绘了武装戒备的状态,更传递出一种高度警惕的氛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用“全副武装”而用“荷枪实弹”?因为后者更强调“随时可能行动”的紧迫感,而前者可能只描述装备齐全。
再来看一个生活化的例子:“为了应对明天的产品发布会,整个团队荷枪实弹地准备了三个月。”有人可能会疑惑:这里明明没有真枪实弹,为什么用这个成语?其实它巧妙地将军事术语转化为比喻,形容团队像战士一样投入全部精力备战,这种用法在现代职场中越来越常见。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非对抗性场景也能发挥作用。比如描述体育赛事:“决赛前夜,教练组荷枪实弹地研究对手录像到凌晨。”此时“枪弹”已演变为专业知识的储备,这种语义延伸恰恰体现了汉语的灵活性。个人认为,这种将具象武器抽象为“核心竞争力”的用法,特别适合形容需要厚积薄发的领域。
有人担心过度使用军事比喻会显得戾气太重,但观察发现,当代语境下“荷枪实弹”更多传递的是积极准备的态度。比如创业者常说:“面对市场变化,我们必须时刻荷枪实弹。”这里的“弹药”可以是技术储备、应急方案或现金流,这种表达既生动又充满力量感,比直白的“做好准备”更具画面冲击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临界状态”的暗示。就像拉开弓弦的箭,既包含蓄势待发的张力,也隐含着释放能量的可能。因此在使用时,建议配合具体情境说明“弹药”的指向,比如“志愿者们荷枪实弹的急救包,成了马拉松赛场的定心丸”,这样既能保留成语的力度,又消解了可能的暴力联想。
语言就像流动的江河,成语的演变往往映射着时代需求。当“荷枪实弹”从战场走进会议室、实验室甚至厨房(比如烹饪大赛选手备齐八十种香料),恰恰说明人们对“专业精神”的推崇正在跨越行业界限。或许下次准备重要事项时,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给日常的筹备工作增添几分侠客般的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