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ǔ xíng shú zuì
成语解释:执行忏悔神父所要求的苦行以补偿罪行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忏悔
繁体字形:苦行贖辠
英文翻译:Penance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赎:1.用钱财换回抵押品:赎回。2.用行动抵消、弥补罪过:将功赎罪。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苦行赎罪”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艰苦的行为弥补过错”,但放到现实中,到底该怎么理解呢?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苦行”不可?难道普通的道歉或改正不够吗?其实,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一种心理:当人们觉得自己犯的错太大,普通的补救无法抵消愧疚感时,可能会用近乎自虐的方式寻求内心平衡。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因为工作失误导致团队项目失败,他连续一周熬夜重做方案,甚至放弃午饭时间。同事劝他别太拼命,他却说:“这是我该受的。”这里的小张,其实在用“苦行赎罪”的逻辑惩罚自己。但问题来了:这种自我惩罚真能让事情变好吗?从短期看,过度消耗可能影响健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行为有时能帮人重建责任感,关键是要找到“赎罪”和“自我伤害”的界限。
再比如历史典故中的“负荆请罪”。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荆棘刺破皮肤的疼痛,既是态度的表达,也是心理压力的外化。这时候有人会思考:为什么疼痛能成为化解矛盾的桥梁?或许因为身体上的痛苦能具象化抽象的内疚,让道歉显得更有分量。不过现代社会中,我们早已不需要真实荆棘——主动承担责任、坦诚沟通,可能是更健康的“当代荆条”。
有人质疑:苦行赎罪会不会变成形式主义?比如有人天天吃素“赎罪”,却继续背后诋毁他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换个角度看,真正的赎罪应该包含行为改变。就像老李戒烟后每天跑步,他说:“把伤害身体的坏习惯变成锻炼,才算真的补偿自己犯的错。”这种将“苦行”转化为积极行动的方式,或许比单纯受苦更有建设性。
在我看来,苦行赎罪更像面镜子,照出人对自我要求的严苛程度。适度时能成为改错的催化剂,过度则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就像健身时肌肉需要休息才能生长,修正错误的过程也需要留出自我原谅的空间。毕竟,健康的赎罪不该是永无止境的惩罚,而是带着伤痛继续向前走的勇气。
最后回到核心问题: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赎罪方式?答案或许藏在行动的目的里——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诚意,还是为了让自己真正释怀?当清晨五点的闹钟响起,选择起床读书还是继续睡觉,可能都比强迫自己“苦修”更能体现成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