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éng
  • zh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ǔ dǎ chéng zhāo

成语解释:严刑拷打,迫使无罪的人冤枉招认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苦打成招,不得见其天日,是好苦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断案

繁体字形:苦打成招

英文翻译:Fight hard to make a move

苦打成招的意思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招: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应接:招待宾客。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同“”。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成语评论

苦打成招”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老故事里的情节,但背后藏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举个例子,明朝的锦衣卫办案时,常对嫌疑人用刑逼供,许多人扛不住皮肉之苦,只能“认罪”。这种手段真的能还原真相吗?显然不能,它只是用暴力掩盖了事实的复杂性。

为什么会有“苦打成招”的现象? 古代司法体系不完善时,官员破案压力大,加上对证据科学性的认知有限,导致“快速结案”成了优先选项。比如《窦娥冤》里的故事,官员为平息民愤,直接用刑让窦娥认罪,结果酿成悲剧。说白了,这是用权力代替真相的粗暴逻辑。

放到今天,“苦打成招”有了更隐晦的表现形式。比如职场中,领导不问青红皂白就认定某员工犯错,用降薪、排挤等手段逼迫其“主动担责”。这种行为看似文明,本质上仍是权力不对等的压迫。

如何避免这类问题? 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建立透明、制衡的规则体系。古代的“三司会审”制度虽不完美,但至少让判决不再由一人决定;现代法律强调“疑罪从无”和“证据链完整”,正是为了堵住“暴力取证”的漏洞。就像修房子,地基打得牢,歪门邪道才无处生根。

有趣的是,心理学研究也佐证了“苦打成招”的危害:人在极端压力下会为缓解痛苦而说谎。这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口供当成唯一真相。与其依赖“打”出来的答案,不如多问几个“为什么”,给事实浮出水面的时间。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不用强硬手段,坏人逍遥法外怎么办?”但历史早已给出答案——宋朝的“宋慈”通过验尸、物证破案,照样成为神探。真正的正义,从来不是靠屈打成全的。与其追求表面的效率,不如耐心打磨更可靠的制度,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苦打成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