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ǔ lè zhī jìng
成语解释:境:境地。痛苦与欢乐的境界
成语出处: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人的生存环境
繁体字形:苦樂之境
英文翻译:Bitterness and happiness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乐:[lè]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2.乐于:乐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4.姓(与Yuè不同姓)。[yuè]1.音乐:奏乐。乐器。2.姓(与Lè不同姓)。[yào]1.爱好,喜爱: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境:1.疆界;边界:国境。入境。2.地方;区域:渐入佳境。如入无人之境。3.境况;境地:家境。处境。事过境迁。
说到“苦乐之境”,很多人会想到“苦尽甘来”这个成语。比如老张创业时每天只睡四小时,啃馒头喝白水,三年后公司上市,他终于笑着说:“这大概就是苦尽甘来吧。”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苦和乐总像双胞胎一样形影不离?其实就像种庄稼,春耕时的腰酸背痛,到秋收时都化作了满仓的稻香。
再看“乐极生悲”的例子。小王连续加班三个月拿到奖金,立刻买了辆跑车庆祝,结果第二天就追尾了别人的货车。这时候我们不禁思考:快乐到顶点时真的容易翻车吗?心理学发现,人在极度兴奋时判断力会下降,就像喝醉酒容易说错话一样,保持“七分欢喜三分清醒”或许更稳妥。
有个成语叫“先苦后甜”,李奶奶家院里的枇杷树就是个活例子。她每天清晨五点起来修剪枝叶,今年夏天果树结的果子格外甜。有人问:吃苦是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我倒觉得关键不在吃多少苦,而在于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耕耘——就像爬山,选错路的人再努力也只能在半山腰打转。
最近常听年轻人说“痛并快乐着”。比如程序员小陈调试代码到凌晨三点,虽然眼睛酸胀却为解决了技术难题兴奋不已。这让我想到:痛苦和快乐是不是可以互相转化?观察发现,当人全情投入某件事时,生理的疲惫常被精神的满足覆盖,就像跑马拉松时最后冲刺的畅快感。
有个有趣现象:疫情期间很多人在家学烘焙,面粉糊了烤箱却笑作一团。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恰恰印证了“黄连树下弹琵琶”的古语。或许生活就像咖啡,懂得品味的人才能在苦涩里尝出醇香。当我们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很多所谓的困境反而成了特别的体验。
看着公园里晨练的老人,突然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他们年轻时吃过物资匮乏的苦,现在反而更懂得珍惜简单的快乐。这让我联想到:经历过的风雨是不是就像老茶树的根系,越往深处扎,越能滋养出新芽?生活的奇妙之处,可能就在于这种苦乐交织的成长韵律。
最后想起邻居家的中学生,每天背单词到深夜,却在月考进步时举着试卷满院子跑。这种场景让人相信:所谓的苦乐之境,不过是成长路上的不同风景。就像爬山时的陡坡和缓坡交替出现,重要的不是躲避哪段路,而是保持向前走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