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ò
  • áo
  • zhī
  • g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uò áo zhī guǐ

成语解释: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成语出处:《左传 宣公四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若敖之鬼

英文翻译:Ruo'ao ghost

若敖之鬼的意思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敖:1.同“”。2.(Áo)同“”。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成语评论

若敖之鬼,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咱们先来拆解字面意思:“若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贵族姓氏,“鬼”则指代无人祭祀的亡灵。合起来说的就是“若敖氏断了香火,祖先变成孤魂野鬼”。这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用来警示后人:如果家族作恶多端,迟早会自食恶果。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这家百年老店搞虚假宣传欺骗顾客,再不诚信经营,怕是要成若敖之鬼了。”你看,连现代商业场景里都能用这个成语,说明它的警示意义跨越了时空。

自问自答时间

问:为什么要用“鬼”来比喻? 古人认为,没有子孙祭祀的祖先会变成饿鬼。这种文化心理放大了“断子绝孙”的严重性,比单纯说“家族灭绝”更有冲击力。

问:现代人还能用这个成语吗? 当然可以!比如形容某些企业搞恶性竞争最终破产,或者个人因违法乱纪身败名裂。前几天看到新闻说某明星偷税漏税毁了事业,评论区就有网友调侃:“这就是现代版若敖之鬼啊!”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因果预警机制”。它不像“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么直白,而是用家族传承的断裂来具象化恶果。就像现在常说的“出来混迟早要还”,但加了层文化滤镜,反而让人更容易记住。

不过要注意的是,现代社会讲究法治精神。与其担心变成“饿鬼”,不如踏实遵守规则。毕竟,真正能守护家族或企业传承的,不是香火祭祀,而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就像那些百年企业,哪个不是靠创新和服务活下来的?

下次遇到急功近利的人,不妨轻声提醒:悠着点儿,别让自己成了新时代的若敖之鬼。这可比直接说“你会遭报应”文雅多了,还自带历史文化底蕴,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若敖之鬼"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