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ǒu liú cán chuǎn
成语解释:苟:苟且,勉强;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成语出处:元·高明《琵琶记·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把细米皮糠逼逻吃,苟留残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勉强维持
繁体字形:苟留残喘
英文翻译:To linger and breathe
苟:1.姑且;暂且:苟安。2.草率;随便:一丝不苟。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苟不教,性乃迁。4.姓
留:1.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留校。留任。他留在农村工作了。2.留学:留洋。留英。3.使留;不使离去:挽留。拘留。留客人吃饭。4.注意力放在某方面:留心。留神。5.保留:自留地。留底稿。留胡子。鸡犬不留。6.接受;收下:礼物先留下来。书店送来的碑帖我留了三本。7.遗留:旅客留言簿。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8.姓。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喘:1.急促呼吸:喘口气。累得直喘。2.气喘:到了冬天,喘得更厉害了。
“苟留残喘”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勉强维持着一口气,形容在困境中挣扎生存的状态。比如有人可能会说:“这家公司已经连续亏损三年,如今只能靠贷款苟留残喘。”你看,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联想到那种“咬牙硬撑”的画面?
那问题来了:这种“勉强维持”真的有意义吗?举个例子,自然界里受伤的动物如果无法捕猎,可能只能靠吃腐肉“苟留残喘”,但这对整个生态链来说未必是坏事——它的存在或许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你看,换个视角,“勉强”背后也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价值。
不过,人类社会的场景更复杂。比如有人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老家“苟留残喘”地打零工。这时候,“勉强维持”反而成了一种主动选择。这种选择虽然辛苦,却可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责任感。你看,同样一个词,用在不同情境里,传递的情绪可以完全相反。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躺平”有什么区别?其实区别在于主动性。“躺平”更多是消极接受现状,而“苟留残喘”更像是在困境中依然尝试抓住机会。就像一棵被雷劈断的老树,只要根系还在,春天就可能冒出嫩芽——这种坚持本身就带着希望。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灰度”。它既不是彻底失败,也不是完全成功,而是处于中间地带。现代社会总喜欢非黑白即的判断,但现实中很多事其实就像“苟留残喘”的状态:需要时间、耐心,还有那么一点点运气。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或许可以少些焦虑,多看看“残喘”中是否藏着新生的可能。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苟留残喘”是为了等待转机,这个“等待”的期限该由谁来决定?是外界的压力,还是内心的声音?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至少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生存本身,有时候就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