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ū wǔ mù yáng
成语解释: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他取笔就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了又要我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有气节
繁体字形:蘇武牧羊
英文翻译:Suwu Shepherd
苏:[sū]1.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指须头下垂物:流苏。3.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4.缓解,解除:以苏其困。5.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6.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姓。8.同“噜”字“噜苏”。[sù]朝向:“苏刃者死”。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牧:1.放养牲口:牧羊。畜牧。2.古代官名:荆州牧。
羊:[yáng]1.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2.姓。[xiáng]古同“祥”,吉祥。
“苏武牧羊”这个成语怎么用?举个真实的例子吧。假设你的同事拒绝参与公司偷税漏税的计划,宁可被调去偏远分公司,你可以说:“他真是现代版苏武牧羊,宁愿吃亏也要守住底线。”这个场景里,成语既点明了人物处境,又暗含对其品格的赞赏。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苏武在北海放羊十九年还能坚持?关键在于他给自己建立了双重支撑体系。外在层面,他始终握着那根代表汉朝使节身份的旌节,就像现代人把家人的照片设为手机壁纸;内在层面,他通过牧羊、编草鞋这些具体劳作,把抽象的气节转化成了可触摸的生活仪式。
这个成语最打动我的,是它揭示了“孤独坚守”背后的时间魔法。匈奴单于最初可能觉得让苏武放羊是种羞辱,没想到牧羊动作本身成了苏武的心理锚点。就像健身房里每天打卡的上班族,重复动作里藏着对抗外界干扰的精神铠甲。
现代职场中,“苏武牧羊”式的选择往往面临双重误解。坚持原则的人可能被说成“不懂变通”,而妥协的人又被指责“没有立场”。其实这就像登山时的不同策略,有人选择保存体力绕路而行,有人坚持直线攀登,关键要看清楚自己最不能放弃的是什么。
最近看到有家长用这个故事教孩子应对校园霸凌,这个用法挺有意思。当孩子面对群体压力时,苏武牧羊传递的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保持自我节奏”的智慧。就像在暴风雪中,苏武没有试图立刻突围,而是选择先保证生存,这种韧性往往比爆发力更重要。
成语的生命力在于重新诠释。当年轻人把熬夜备考比作“苏武牧羊”,把坚持小众爱好称为“文化守节”,这个两千年前的故事就在新的维度上复活了。或许真正不朽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行为,而是人类面对困境时那种既倔强又灵活的精神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