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 yàng xīn fān
成语解释:指独出心裁,创造新花样。同“花样翻新”。
成语出处:清 侯芝《再生缘》序:“十年来拼置章句,专改鼓词,花样新翻。只恐词难达意,机丝巧织,未免手不从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独出心裁
繁体字形:蘤様新飜
英文翻译:New variety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样:1.形状:样子。模样。图样。同样。装模作样。2.种类:花样。各种各样。3.做标准的东西:样板。样本。样品。榜样。
新:1.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新风气。新品种。新的工作岗位。2.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跟“旧”相对):新社会。新文艺。粉刷一新。3.使变成新的:改过自新。一新耳目。4.没有用过的(跟“旧”相对):新笔。新锄头。这套衣服是全新的。5.指新的人或事物:尝新。以老带新。花样翻新。推陈出新。6.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新女婿。新媳妇。7.新近;刚:我是新来的。这几本书是新买的。8.姓。
翻:1.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推翻。翻身。车翻了。人仰马翻。2.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翻箱倒柜。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条旧围巾。3.推翻原来的:翻供。这桩冤案终于翻过来了。4.爬过;越过:翻墙而过。翻山越岭。5.(数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几倍。6.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脸:闹翻了。把他惹翻了。
成语作为汉语的精髓,总能在生活中找到用武之地。但若把"守株待兔"用在炒股策略里,"刻舟求剑"形容软件更新不及时,会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让老成语焕发新活力。
有人问:"成语翻新会不会失去原本的寓意?"其实就像旧瓶装新酒,关键在保留文化基因的同时注入时代元素。比如"画龙点睛"本指关键一笔,现在用来形容PPT最后一页的总结语;"胸有成竹"原是绘画技巧,如今常被用在项目管理方案汇报的场景。这种转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直播带货领域,"抛砖引玉"有了新解法:主播先用低价商品吸引流量,再推出高价产品。这种商业策略的"变形记",既保留了原成语的智慧内核,又赋予其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就像把青花瓷图案印在马克杯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往往能擦出惊艳火花。
不过要注意"度"的把握。有企业将"揠苗助长"用于健身广告,声称能快速增肌,这就可能误导消费者。成语新用应当像嫁接果树,既要接穗的新颖,也要砧木的稳固。个人认为,语言的活力就在于这种动态平衡,既不能固守成规,也不能脱离根基。
当看到年轻人用"对牛弹琴"吐槽听不懂网络流行语,用"叶公好龙"形容打卡式读书,这种跨时空的对话反而拉近了代际距离。就像把汉服元素融入现代时装设计,成语的创造性使用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语言的生命力,或许就藏在这些妙趣横生的新组合里。
下次遇到"指鹿为马"的职场PUA,或是"朝三暮四"的选课策略,不妨尝试用新视角解读。成语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流动的智慧。只要保持对语言本质的敬畏,这种创新就像给老房子开新窗,既能通风透亮,又不改其梁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