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ā
  • zhī
  • zhāo
  • zh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ā zhī zhāo zhǎn

成语解释:飐:风吹物使之颤动;招飐:迎风摆动。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或景色优美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那女子的尖尖跷跷风头一对,露在湘裙之下,莲步轻移,如花枝招飐一般。”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宾语;用于女子

繁体字形:蘤枝招飐

英文翻译:Gimmick

花枝招飐的意思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枝:[zhī]1.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2.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3.古同“”,支持,分支。[qí]古同“”,岔。

招: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应接:招待宾客。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同“”。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飐:风吹物使颤动。

成语评论

什么是"花枝招飐"?这个成语其实源于对"花枝招展"的误写,正确写法应为后者。它常用来形容女性打扮得艳丽夺目,或比喻自然景物色彩绚烂。比如:"春日的西湖边,垂柳轻拂水面,各色杜鹃花枝招展,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拍照。"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人身上吗?其实不然。我曾见过有作者这样描写市集:"沿街商铺把丝绸布料挂得花枝招展,金线绣的龙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样的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生动性,又拓展了其应用场景。

现代生活中,这个词组的使用场景正在发生变化。上周参观科技展时,我看到参展商将LED屏幕与全息投影结合,整个展台就像被施了魔法般"花枝招展"。这种将传统成语用于新事物的做法,既保留文化底蕴,又赋予时代新意。

有个有趣的疑问:用"花枝招展"形容男性是否合适?在当代语境下,这个词正在突破性别界限。某时尚杂志最近这样描述男装周:"模特们身着渐变色的丝绸衬衫,搭配金属质感的饰品,在T台上走出花枝招展的气势。"这种用法既挑战传统认知,又体现审美多元化。

实际运用时要注意语境分寸。记得某次社区活动中,志愿者用彩带装饰养老院的走廊,有位老人笑着说:"把白墙弄得这么花枝招展,我们这些老骨头都跟着年轻了。"这种温暖而恰当的使用,让成语焕发出跨越年龄的生命力。

当我们在写作或说话时选择这个成语,本质上是在进行视觉语言的转化。它像支神奇的画笔,能瞬间在听者脑海中勾勒出鲜活的画面。下次描述街边橱窗设计时,不妨试试这样说:"服装店把当季新品摆弄得花枝招展,连塑料模特都像是在对路人眨眼示意。"

语言始终处于流动变化中,成语的应用也该与时俱进。只要把握住"鲜明生动"的核心意象,这个诞生于农耕时代的词语,完全能在智能时代的表达中找到新位置。就像三月里绽放的早樱,既守着向阳生长的本性,又能映衬玻璃幕墙的现代轮廓。

"花枝招飐"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