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ā
  • zhāo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ā zhāo yuè yè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旧唐书 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繁体字形:蘤朝月亱

英文翻译:perfect moment

花朝月夜的意思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朝:[cháo]1.朝廷(跟“野”相对):上朝。在朝党(执政党)。2.朝代:唐朝。改朝换代。3.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时期:康熙朝。4.朝见;朝拜:朝觐。朝顶。5.面对着;向:脸朝里。坐东朝西。6.表示动作的方向:朝南开门。朝学校走去。7.姓。[zhāo]1.早晨:朝阳。一朝一夕。朝令夕改。2.日;天:今朝。一朝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成语评论

花朝月夜”这个词听起来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既有春日花开的热闹,又有月下独处的静谧。比如老张最近总念叨:“退休后啊,我就想找个花朝月夜的好地方住下,早晨看牡丹开满院子,晚上泡壶茶看月亮爬上来。”这话把邻居们都逗乐了,王大妈接茬:“您这要求,得去蓬莱仙岛才找得着!”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非得指特定时间吗?其实古人用“花朝”代指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二),而“月夜”本就是日常景象。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既爱周末逛樱花市集,也会在加班回家的地铁口,为偶然看见的满月停下脚步拍张照。美好时刻从来不分黄道吉日,关键在发现的眼睛。

记得去年深秋在杭州出差,本不是赏花季节,却在虎跑径遇见几株反季盛放的山茶。月光透过虬曲的枝干洒在猩红花瓣上,竟有种时空错位的惊艳。这让我想起《牡丹亭》里杜丽娘说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有时候我们缺的不是花月,而是推开那扇门的勇气。

现代人总说“诗和远方”,我倒觉得“花朝月夜”离我们很近。清晨通勤路上留意绿化带新开的蔷薇,晚上倒垃圾时抬头看看云层后的朦胧月色,这样的微小时刻串联起来,或许比专门规划的旅行更能滋养心灵。就像朋友小雅说的:“自从养了那盆茉莉,每天开窗都像在过花朝节。”

有个有趣现象:北方人更懂欣赏“花朝”,毕竟春花短暂珍贵;南方人却常抱怨“回南天的月亮都带着水汽”。可见同样的自然景象,在不同生活经验中会发酵出不同滋味。但无论是岭南的湿漉漉月色,还是塞北的傲雪寒梅,能触动心弦的,终究是那份对生活热腾腾的珍重。

花朝月夜的造句

  1. 造句 让这个南朝梁元帝曾写下过“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美丽诗句的节日,一年年办下去。
  2. 造句 物过人老,花朝月夜,转眼变成指间沙。
  3. 造句 尊中绿醋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4. 造句 真情实难舍,幻心仍难留,花朝月夜,转眼便成指间沙,不如生生世世,两两相忘,且归去,看青山隐隐,流水迢迢,望断天涯。
  5. 造句 情难舍,心难留,花朝月夜,转眼便成指间沙。
  6. 造句 于清晨暮色,花朝月夜下,搬张躺椅,斜倚临河的“美人靠”上,一杯清茶,几句闲话,或是什么都不做,安安静静地发呆,就百般妩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