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ng
  • xié
  • zhú
  • zh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ng xié zhú zhàng

成语解释:芒鞋:草鞋。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成语出处:唐·贯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台》:“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芒鞵竹杖

英文翻译:Stiletto bamboo stick

芒鞋竹杖的意思

芒: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和田野间,叶子条形,秋天茎顶生穗,黄褐色,果实多毛。2.某些禾本科植物(如大麦、小麦)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3.(Máng)姓。

鞋: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的东西,没有高筒。有草制、布制、皮制、塑料制等多种。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杖:1.拐杖;手杖:扶杖而行。2.泛指棍棒:擀面杖。拿刀动杖。

成语评论

芒鞋竹杖”这个成语常让人联想到古代隐士的形象,但放在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举个例子,老张退休后每天穿着布鞋、拄着木棍爬山,邻居笑称他这是“现代版芒鞋竹杖”。这里的问题在于:为什么用这个成语形容他?其实成语背后传递的不仅是装备简陋,更是主动选择朴素生活的态度。

再看小说《山居笔记》中的场景:“书生背着竹篓,芒鞋沾满春泥,竹杖叩击青石的声音惊飞了林鸟。”此处作者为何选择这个意象?答案藏在细节里——草鞋与竹杖不仅是工具,更是人物淡泊心境的物化表达。这种描写手法能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角色与世俗保持距离的心理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当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苦行僧”式的象征吗?在深圳科技园,我见过穿定制西装配老北京布鞋的创业者。这种混搭看似矛盾,实则暗合“芒鞋竹杖”的现代演绎——物质丰富时代,人们反而开始追寻精神上的轻装简行。就像我的朋友小王说的:“每天挤地铁两小时通勤后,周末穿旧球鞋去徒步反而成了充电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单纯描述贫困。去年某扶贫报道中,记者将山区孩子走山路上学称为“芒鞋竹杖的艰辛”,这就偏离了成语本意。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包含主观选择——主动的简朴与被迫的困顿,在精神内核上有云泥之别。

从个人观察来看,都市人近年兴起的“断舍离”风潮,某种程度上正是“芒鞋竹杖”精神的延续。当我家楼下便利店开始售卖手工藤编背包时,我突然意识到:古人用竹杖丈量山川,现代人用极简主义丈量生活,本质上都是对过度物质化的温柔反抗。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或许就是成语保持生命力的秘密。

芒鞋竹杖的造句

  1. 造句 只以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尽高僧奇士。
  2. 造句 象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
  3. 造句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
  4. 造句 芒鞋竹杖兴冲冲,峻岭逶迤气势雄。
  5. 造句 《柳南随笔》里还有位教书的钱圆沙先生,晚年坐不住书斋了,“芒鞋竹杖”,喜欢周围到处溜达溜达,有时候后面还跟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