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é
  • wēi
  • fǎn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é wēi fǎn wén

成语解释: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節威反文

英文翻译:Jiewei anti literature

节威反文的意思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威: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3.姓。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成语评论

提到“节威反文”,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某公司高管开会时直接说:“咱们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PPT了,把数据摊开来看问题。”这就是典型的节威反文——舍弃形式化的权威展现,回归问题本质。

有人问:“这和普通的高效工作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比如老师上课不用花哨的课件,而是用粉笔边写边讲,学生反而更容易跟上节奏。这种主动打破既定权威框架的行为,正是节威反文的核心价值。

生活中其实处处可见这类智慧。邻居张大爷修自行车从不摆弄专业工具,一把老虎钳就能解决问题。他说:“工具越简单,手艺越实在。”这话暗合了节威反文的精神——用最直接的方式达成目标,反而比复杂操作更显功力。

但要注意,反对形式主义不等于否定专业规范。就像医生做手术必须遵守操作流程,但可以省去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这种平衡恰恰体现了节威反文的深层含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剔除那些只为彰显权威而存在的冗余步骤。

个人认为,当代人尤其需要这种思维方式。当各种管理软件、汇报模板占据大量工作时间时,不妨停下来想想:这些流程真正提升了多少价值?有时候,撕掉贴在墙上的二十页规章制度,换成三句清晰的工作原则,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最后留给读者一个问题:你最近遇到的哪些事情,其实只需要“撕掉包装纸”就能快速解决?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流程和仪式感里。

"节威反文"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