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ě cè zhuī yáng
成语解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 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捨筞追羊
英文翻译:Chase the sheep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策: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策。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策。策问。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4.计谋;办法:上策。献策。束手无策。5.谋划;筹划:策反。策应。6.姓。7.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8.用策赶马:鞭策。策马前进。9.拐杖:扶策而行。
追:[zhuī]1.赶,紧跟着:追逐。追逼。追随。追光。追剿。追捕。追奔逐北。2.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追溯。追悼。追加。追认。3.竭力探求,寻求:追问。追寻。追究。追索。[duī]1.雕琢:追琢(雕刻)。2.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羊:[yáng]1.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2.姓。[xiáng]古同“祥”,吉祥。
“舍策追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你本来计划周末在家学习,结果突然发现邻居家的羊跑丢了,于是放下书本帮忙去找——这就是典型的“舍策追羊”。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放弃原计划去追一个意外的目标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当突发情况比原计划更有价值或更紧迫时,灵活调整才是明智之举。
举个例子,公司团队原本在推进一个长期项目,但市场突然出现新趋势,负责人立刻决定暂停原计划,集中资源抓住新机会。这种“追羊”行为看似冒险,但反而可能带来更大收益。不过问题来了:怎么判断什么时候该“舍策”、什么时候该坚持?我的观点是,关键要看目标的核心价值是否变化。如果“羊”代表更重要的责任或机遇,果断行动就是最优解。
生活中这类选择无处不在。比如旅行时遇到暴雨,果断放弃攻略去探索室内展览馆;备考时发现某章节特别薄弱,临时调整复习顺序。这些场景都在诠释一个道理:计划是工具,不是枷锁。与其盲目执行死板的安排,不如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度。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就像追羊的人得先确认那真是值得追的羊,而不是随便被什么干扰带偏。
有趣的是,现代人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固执地执行失效的计划,要么频繁改变方向失去焦点。我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像导航软件那样:设定主要目的地,但遇到堵车就自动重新规划路线。这种“动态执着”的态度,或许才是“舍策追羊”在当今社会的正确打开方式。毕竟,真正的目标从不是某个具体路径,而是我们最终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