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é
  • duān
  • yuè
  • d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é duān yuè dàn

成语解释: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成语出处:宋·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舌端月旦

英文翻译:Tongduan yuedan

舌端月旦的意思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端:1.端正;正派:端坐。品行不端。2.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两端。末端。开端。3.事情的起因。例:无端生事。4.项目;点:举其一端。5.用手平着拿东西:端茶。6.事情;道理;学说:事端。异端邪说。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旦:1.天亮的时候;早晨:旦暮。旦夕。通宵达旦。枕戈待旦。2.(某一)天:一旦。元旦。3.姓。4.戏曲角色,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5.旦尼尔的简称。旧时的纤度单位,9000米长的天然丝或化学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1旦=1/9特。旧称(dài)。

成语评论

你知道“舌端月旦”这个成语怎么用吗?我们先来看个例子:同事聚餐时聊起新来的主管,小李突然压低声音说:“咱们还是别在背后搞‘舌端月旦’那套了,有问题直接沟通更好。”这句话里藏着什么智慧?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原指像月初月尾般反复无常的议论。现在多用来形容在背后随意点评他人,就像我们今天说的“嚼舌根”。比如家长会上,有位妈妈提醒道:“我们评价老师教学方式时要注意方法,别变成舌端月旦式的抱怨。”这样的用法既点出了问题,又避免了直接冲突。

可能你会问: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观察朋友圈会发现,有人转发文章时总要加句“纯属转载,不参与舌端月旦”,这种免责声明恰恰说明随意点评已成普遍现象。个人认为,网络时代更需要这种语言智慧——既能表达观点,又守住分寸感。

工作中如何避免“舌端月旦”?不妨试试这个办法:当想议论同事时,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话当面能说吗?有具体改进建议吗?是否夹杂主观臆断?上周策划部会议上,经理就巧妙运用这个方法,把原本可能跑偏的讨论拉回了正轨。

语言就像双刃剑,用得恰当能促进沟通,滥用则伤人伤己。下次遇到需要评价他人的场合,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分量。毕竟,建设性的对话和随意的点评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语言的窗户纸。

"舌端月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