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ǎi
  • shuā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dǎ hǎi shuāi

成语解释:比喻经得起磕碰,不娇贵。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胡打海摔的惯了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胡打海摔

英文翻译:be used to bumps and grazes

胡打海摔的意思

胡: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摔:1.(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摔跤。摔了一个跟头。2.很快地往下落:敌机冒着黑烟摔下来。3.使落下而破损:不小心把个瓶子摔了。4.扔:往空中摔鞭炮。5.摔打

成语评论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想认真做一件事,结果手忙脚乱把东西碰得叮当响,最后事也没办成。这种"莽撞行事"的状态,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胡打海摔"。比如装修新房时,小王没看说明书就抡起锤子砸墙,结果敲断了承重墙里的电线,这就是典型的胡打海摔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和普通粗心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胡"和"海"这两个字。"胡"说的是毫无章法,"海"形容动作幅度大。就像老张开车时边啃煎饼边发微信,方向盘左右乱晃,车轮压着马路牙子开——这不只是粗心,更是在用危险的方式处理多重任务。

现代生活中,胡打海摔的现象其实暗藏玄机。我注意到很多年轻人喜欢同时开着游戏直播、刷短视频、回工作消息,看似效率很高,实际上就像杂技演员同时抛接十个球。上次亲眼看见室友这么操作,结果把泡面打翻在键盘上,三个小时的工作文档全泡了汤。

不过换个角度看,胡打海摔也有积极意义。记得刚创业那会儿,我们团队就是靠着这种"先开枪再瞄准"的闯劲,三天做出产品原型,虽然漏洞百出,但快速试错的过程反而帮我们找准了市场定位。关键是要像冲浪一样,莽撞中带着预判,疯狂里藏着计算。

当遇到需要胡打海摔的场合,怎么把握分寸?我的经验是:准备个"安全气囊"。就像搬家时虽然要快速打包,但易碎品一定要单独装箱标记;工作中赶工期可以并行处理任务,但关键节点必须设置检查清单。毕竟真正的效率,是把乱拳打出章法,而不是单纯地横冲直撞。

下次看见同事手忙脚乱时,不妨递杯茶提醒:"咱们要不要先理理步骤?"生活中很多看似需要拼命狂奔的时刻,其实更需要站稳脚跟系紧鞋带。就像台风天收衣服,既要动作快,又得注意别把晾衣杆捅到邻居家阳台上去。

"胡打海摔"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