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 sūn rù dài
成语解释:胡孙:同“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中计而行动失去自由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诗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初受敕修《唐书》,语妻曰:‘吾之修书,可谓胡孙入布袋矣!’妻曰:‘君之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失去自由
繁体字形:胡孙入袋
英文翻译:Husun into the bag
胡: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孙:[sūn]1.儿子的儿子:孙子。孙女。2.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子女)。3.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孙(孙子的子女)。玄孙(曾孙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孙(贵族的子孙后代)。4.植物再生成孳生的:孙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5.姓。[xùn]古同“逊”。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袋:1.口袋;兜子:面袋。衣袋。2.量词。用于装口袋或烟袋的东西:一袋面。一袋烟。
“胡孙入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背后的含义其实挺有意思的。它字面意思是“猴子被装进袋子”,用来比喻人陷入被动局面,或者被限制在某种框架中无法自由行动。比如:“老张刚跳槽到新公司,本想大展拳脚,结果被各种繁琐流程搞得像胡孙入袋,浑身本事使不出来。”这里用“胡孙入袋”生动地描述了职场新人面对僵化制度的无奈。
为什么用“猴子”来比喻? 其实这和成语的起源有关。古代人观察猴子天性活泼好动,一旦被关进袋子,再机灵的猴子也会失去施展空间。这种反差感恰好能传递一种“有能力却被束缚”的状态。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你整天关在房间里刷题,这不成了胡孙入袋?周末该出去透透气!”这里既点出了过度学习的弊端,又带着点调侃的温暖。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审视环境的重要性。就像刚毕业的小王吐槽:“本以为创业能自由发挥创意,结果投资人天天盯着数据,简直胡孙入袋!”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当外部规则与内在动力冲突时,人容易产生被“装进袋子”的窒息感。我的个人体会是,与其被动接受限制,不如主动寻找袋子里的透气孔,比如通过沟通调整规则,或者在框架内创造新玩法。
有人可能会问:“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太悲观?”其实不然。乐观地看,“胡孙入袋”更像是阶段性状态而非永久困境。就像健身教练常说的:“别把体脂率当紧箍咒,暂时胡孙入袋是为了三个月后惊艳亮相。”这种用法既承认了当下的约束,又暗含突破瓶颈的期待,完美诠释了成语的中立性——它不评判对错,只描述一种客观存在的矛盾关系。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想象中更广泛。比如科技博主讨论算法推荐时写道:“刷短视频看似自由选择,实则是胡孙入袋——你以为在探索世界,其实早被装进了兴趣标签的布袋。”这种用法跳出了传统语境,用新视角解读信息茧房现象,既保留成语的韵味,又赋予其时代意义。
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观察那些成功跳出“袋子”的人,往往具备两种特质。一是像猴子保持好奇心,不断试探边界;二是懂得借助工具,比如用杠杆原理撑开袋口。这或许能给我们启发:限制本身不可怕,关键是以什么姿态面对它。毕竟,连孙悟空当年被压五指山,五百年后照样能翻出个齐天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