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 chuī luàn pǎng
成语解释:嗙:自夸,吹牛。形容乱说大话,信口吹牛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2回:“老实告诉你说吧,别花言巧语了,也别胡吹乱嗙了,要我上你家里去老虎头上抓毛儿,我不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胡吹亂亂
英文翻译:Nonsense
胡: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吹:1.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灯。吹一口气。2.吹气演奏:吹笛子。3.(风、气流等)流动;冲击:风吹雨打。吹风机。4.说大话;夸口:先别吹,做出成绩来再说。他胡吹一通,你还真信。5.吹捧:又吹又拍。6.(事情、交情)破裂;不成功:婚事告吹。这个月的计划又吹了。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嗙:[pǎng]方言,自夸;吹牛:胡吹乱嗙。[bēng]1.〔嗙喻〕古舞曲名。2.喝叱声。
小明在同学会上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月入百万"的创业故事,直到服务员来收餐费时他翻遍口袋只掏出皱巴巴的五十块钱。这种胡吹乱嗙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就像菜市场里总有几个摊主拍着胸脯说"全市最低价",结果转角超市的价格牌立刻让他们现出原形。
为什么人们明知会被识破还要夸大其词?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行为往往源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就像刚入职的新人小张,明明对报表软件一知半解,却硬着头皮说"这个我闭着眼睛都能做",结果熬了三个通宵才勉强交差。这种用语言泡沫搭建的自信城堡,终究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
上周逛商场时遇到个典型场景:美妆柜台前,销售员信誓旦旦宣称某面霜能"七天逆转肌龄",而试用装瓶身上明明标注着"保湿滋润"的基础功效。这种语言膨胀现象提醒我们,面对任何天花乱坠的承诺,都要像检验超市水果那样,先看标签再掂分量。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保持真诚的同时展现自我?邻居王叔就是个正面例子。作为三十年经验的老电工,他总说:"修不好的我直说,能修的我尽力。"这种踏实作风反而让他在社区赢得了好口碑。事实证明,真实的专业能力就像陈年酒酿,不需要华丽包装自然香飘巷外。
个人认为,适度的自信表达与夸大其词之间存在微妙界限。就像写简历时把"整理文件"写成"优化文档管理体系"尚可接受,但若声称"主导跨国项目"就明显越界。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保持言之有物的交流,或许比制造语言烟花更能赢得长久信任。
最近帮朋友装修发现的启示:靠谱的装修师傅会拿着实物样板说"这个瓷砖耐磨指数是3级",而耍滑头的包工头则会挥舞着手臂吹嘘"这是航天级材料"。前者让人安心付定金,后者只会让人想查工商执照。可见,经得起推敲的细节才是破除虚假宣传的最佳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