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èi chéng jiè yī
成语解释:背城:背向自己的城堡;借一:凭借最后一战。背靠自己的城堡与敌人决一死战。意谓作最后的奋斗。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
繁体字形:背城借一
英文翻译:make one last stand before the city wall
背:[bèi]1.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儿。墨透纸背。3.(Bèi)姓。4.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山面海。背水作战。人心向背。5.离开:背井离乡。6.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背人的事。7.背诵:背台词。书背熟了。8.违背;违反:背约。背信弃义。9.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10.偏僻:背静。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顺利;倒霉:手气背。12.听觉不灵:耳朵有点背。[bēi]1.(人)用脊背驮: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负担;承担:背债。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3.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麦子。一背柴火。
城:1.城墙:城外。万里长城。2.城墙以内的地方:城区。东城。3.城市(跟“乡”相对):山城。进城。满城风雨。连下数城。城乡物资交流。
借: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借书。跟人借钱。把笔借给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借书给他。借钱给人。3.假托:借故。借端。4.凭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着灯光看书。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哎,这“背城借一”到底是个啥意思啊?说白了,它讲的就是背靠城池、拼死一搏的决绝场景。比如老张创业失败三次,最后把房子抵押了,说:“这次就是背城借一,成了翻身,败了认命!”你品,这不就是孤注一掷的狠劲儿吗?
等等,这成语只能用在打仗吗?才不是!隔壁小王复习考研时天天熬夜到两点,直接放话:“这回可是背城借一,考不上我就改行送外卖!”你看,但凡需要破釜沉舟的场合,这词儿用起来都带感。
不过啊,有个坑得提醒各位——背城借一听着热血,但真不是啥情况都适用。去年我表弟炒股亏了钱,居然想借钱加仓,我赶紧拦住他:“兄弟,背城借一得用在有把握的仗上,你这叫盲目上头!”所以说啊,冷静判断比硬莽更重要。
有没有人想过为啥这成语能流传千年?依我看啊,它精准戳中了人性里的“绝境爆发力”。就像打游戏残血反杀的操作,越是没退路,越能逼出潜力。不过话又说回来,现代人更讲究“留得青山在”,与其背城借一,不如多备几条Plan B更稳妥,你说是吧?
最后插句大实话: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遇到难关时既要敢拼,也得会绕道。就像老话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背城借一这种大招啊,还是留在真正值得all-in的关键时刻再用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