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éi shuǐ bù luò wài rén tián
成语解释: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大王》:“俗话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因此一排人把步枪上了刺刀,守在门边,预备给这弁目过不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自私
繁体字形:肥水不落外人田
英文翻译:Fat and water will not fall outside
肥:1.含脂肪多(跟“瘦”相对,除“肥胖、减肥”外,一般不用于人):肥猪。肥肉。马不得夜草不肥。2.肥沃:土地很肥。3.使肥沃:肥田粉。4.肥料:底肥。绿肥。化肥。积肥。5.收入多;油水多:肥差。活儿肥。6.指由不正当的收入而富裕:坑了集体,肥了自己。7.利益;好处:分肥。抄肥(捞外快)。8.肥大9.(跟“瘦”相对):棉袄的袖子太肥了。10.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落:[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田: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3.同“佃(tián)”。4.同“畋”。
“肥水不落外人田”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土气,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它特别贴近生活。比如老张开了家早点铺,手艺好到街坊邻居天天排队,但他从没想过把秘方卖给连锁品牌。有人问他为啥不赚大钱,他摆摆手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嘛,街里街坊吃惯了这口儿,传给外人怕变味儿。”你看,这里说的不仅是生意经,更是人情味。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生意上吗?当然不是!王婶家的果园就是个好例子。她家种的橘子甜得像蜜,每年丰收时亲戚朋友都来帮忙摘果。王婶总把品相最好的橘子分给邻居,剩下的才拿去卖。她说:“帮忙的人不能亏待,这叫肥水不落外人田。”这里既保住了邻里关系,又维护了自家口碑。
不过有个问题:这么做好像有点小气?其实要看怎么理解。比如公司内部培训时,领导总让老员工带新人,表面看是把经验留在团队里,但新人们成长后反而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这种“肥水”流转,最终滋养的是整片田地。我倒是觉得,关键不在“不流外人”,而在于如何让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再举个反例。小陈家祖传的木雕手艺,爷爷坚持传男不传女,结果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眼看要失传。这时候还守着“肥水不落外人田”,反而让技艺面临断绝。所以说,这个成语用得好是智慧,用得僵化可能就成了束缚。什么时候该守,什么时候该放,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种智慧的应用。朋友合伙创业,先把机会留给信得过的伙伴;小区物业用本地的维修队,既省钱又放心。这些选择背后,都是希望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每天做决定时,不都在下意识地实践着“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