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àn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ǔ zhàn ér lì

成语解释: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成语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恐惧异常

繁体字形:股戰而栗

英文翻译:trembling with fear

股战而栗的意思

股:1.大腿。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科低):总务股。人事股。3.绳线等的组成部分:三股儿绳。把线捻成股儿。4.集合资金的一份或一笔财物平均分配的一份:股份。分股。按股均分,每股五百元。5.指股票:炒股。绩优股。垃圾股。6.a)用于成条的东西:一股线。一股泉水。上山有两股道。b)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一股热气。一股香味。一股劲。c)用于成批的人(多含贬义):两股土匪。一股敌军。7.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

战:1.战争;战斗:宣战。停战。持久战。商战。2.进行战争或战斗:战胜。百战百胜。愈战愈勇。3.姓。4.发抖:寒战。打战。胆战心惊。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栗:1.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通常指板栗。2.这种植物的果实。3.(Lì)姓。4.发抖;哆嗦:战栗。不寒而栗。

成语评论

股战而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先拆开来看。字面意思是“大腿发抖、浑身打颤”,用来形容极度恐惧或紧张的状态。比如:“第一次站在千人礼堂演讲时,他双腿发软、股战而栗,连话筒都差点拿不稳。”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真实?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有人可能会问:“它和‘胆战心惊’有什么区别?”核心区别在于身体反应的程度。“股战而栗”更强调生理层面的失控,比如腿抖、冒冷汗;而“胆战心惊”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害怕。举个例子:深夜独自看恐怖片后心跳加速是胆战心惊,但如果在鬼屋被突然跳出的NPC吓到腿软跌坐,那就是股战而栗了。

职场中这种反应也常见。比如新人第一次向高管汇报时,明明准备充分,开口时却声音发颤、手指抠住讲台边缘——这种“生理背叛心理”的现象,用“股战而栗”形容再贴切不过。有意思的是,有研究显示,适度的紧张反而能提升专注力,关键是要学会和这种状态共处。

如何应对这种本能反应?个人经验是提前做“压力测试”。比如模拟汇报时故意让同事突然提问,或者站在窗边对着楼下人群练习演讲。大脑适应了突发刺激后,真正上场时身体的应激反应会明显减弱。毕竟,连消防员都是通过反复训练才能淡定面对火场的。

最后想说,语言的力量在于精准表达情绪。当我们用“股战而栗”代替笼统的“好紧张”,其实是在给自己的感受做精准定位。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笑着自嘲一句:“哎呀,又开始股战而栗了”,或许紧张感就随着这句话悄悄溜走了。

"股战而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