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áng
  • huí
  • d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áng huí qì dàng

成语解释: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成语出处:苏雪林《玉溪诗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音乐、文章等

繁体字形:腸迴氣蕩

英文翻译:Ileal Qi swing

肠回气荡的意思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荡:1.摇动;摆动:动荡。飘荡。荡桨。荡秋千。2.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游荡。闲荡。3.洗:冲荡。涤荡。4.全部搞光;清除:扫荡。倾家荡产。5.广阔;平坦:浩荡。坦荡。6.姓。7.放纵,行为不检点:放荡。浪荡。淫荡。8.浅水湖:黄天荡。芦花荡。9.同“”。

成语评论

哎哟喂,这"肠回气荡"的成语可不多见啊!说实在的,咱们平时更常听到的是"荡气回肠"。不过没关系,先来举个栗子:当交响乐团奏响《黄河大合唱》的终章时,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简直让人肠回气荡,连呼吸都不自觉跟着旋律起伏。

等等,这里头有个核心问题:这种成语到底啥时候用才贴切?说白了,就是形容特别震撼的情感体验嘛!就像你追了十年的剧迎来大结局,主角在雨中重逢的场景,配上恰好的背景音乐,可不就是肠回气荡的感觉?

要我说啊,现代人总爱追求短平快的刺激,但真正能让人肠回气荡的,还是那些需要用心感受的东西。比如纪录片里老兵回忆战友时突然哽咽的瞬间,那种情感的穿透力,可比刷十条短视频都来得深刻。

举个反例您就明白了:要是有人用"肠回气荡"形容吃火锅辣到冒汗,那绝对是用错地方啦!这个成语重点在精神层面的震撼,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好比看《觉醒年代》里南陈北李宣誓建党的场景,那才叫真正的荡气回肠。

您可能好奇:这种成语适合用在哪些场合?依我看,文学创作、影评乐评里用着最带劲。比如说某位歌手的live现场,高音直冲云霄时,观众集体起鸡皮疙瘩的场面,用"肠回气荡"来形容就特别到位。

说到底啊,语言就像调味料,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提鲜。现在大家习惯了碎片化表达,反而更需要这种能传递深层情感的成语。下次遇到真正打动你内心的时刻,不妨试试这个成语,保管比千篇一律的"绝绝子"更有味道!

"肠回气荡"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