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ěr shì mù shí
成语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迂书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耳視目食
英文翻译:Ear, eye and eye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哎呦,这个“耳视目食”听起来有点玄乎对吧?咱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上班时一边用耳朵“看”文件,一边用眼睛“吃”午饭,结果文件没记住,饭也凉了。领导问他:“你这是搞行为艺术还是想转行当魔术师?”小明挠挠头,终于反应过来——该用眼睛看的东西用耳朵听,该用嘴巴吃的东西用眼睛瞅,这不整个儿乱套了吗?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核心问题?”说白了,它就像你拿着遥控器当手机打电话,工具和需求完全错配嘛!比如有人想学编程,却整天刷美食视频,还美其名曰“培养耐心”——这不就是典型的耳视目食吗?方法错了,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
依我看啊,现代社会这种“错位操作”简直不要太多。就像我邻居老王,明明要减肥,却买了整套顶级厨具研究红烧肉。你猜怎么着?三个月下来厨艺大涨,体重也涨了十斤!这波反向操作看得我直拍大腿:老铁,咱能不能先把跑步鞋穿起来再研究菜谱?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时候这种错位反而能碰撞出火花。就像设计师用听觉灵感作画,作家靠味觉描写场景。但重点是要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混乱。就像炒菜时颠勺是技术,但把锅铲当筷子使就是事故现场了。
下次看到有人对着PPT练瑜伽,或者边背单词边打游戏,不妨提醒一句:“兄弟,咱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耳视目食了?”记住啊,该用工具刀的时候别使擀面杖,该戴老花镜的时候别掏望远镜。找准方法比埋头苦干重要多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