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ěr rǔ mù jí
成语解释: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繁体字形:耳濡目及
英文翻译:To touch the eyes and ears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濡:1.沾湿;沾上:濡笔。2.沾染:耳濡目染。3.停留;迟滞。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哎哟喂,今儿咱们来唠唠“耳濡目染”这个成语。这词儿听着文绉绉的,说白了不就是“天天听天天看,不知不觉被影响”吗?比如老张家那小孙子,整天跟着爷爷听京剧,现在三岁就能哼《霸王别姬》的调调,你说这算不算耳濡目染的典型?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耳濡目染和主动学习有啥区别?”好问题!主动学习就像你拿着课本背单词,而耳濡目染就像住在英语国家——单词不用背,看广告牌、听广播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前者靠毅力,后者靠环境。
举个职场例子你就明白了。新人小王刚进设计公司时连PS都用不利索,但坐在资深设计师老李隔壁工位三个月后,嘿,您猜怎么着?他现在做海报都能玩出光影层次感了。这事儿说明啥?环境的力量可比闷头看书强多啦!
不过话又说回来,耳濡目染可不全是好事。就像我二舅家那熊孩子,跟着短视频天天学网红说话,现在开口就是“老铁666”,把我舅妈愁得直拍大腿。所以说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真不假。
依我看呐,耳濡目染这事儿最妙在“润物细无声”。好比腌咸菜,菜叶子泡在酱缸里,表面看着没变化,内里早就入味了。咱们平时选生活环境、朋友圈子,可不就跟选酱缸一个道理?要我说,给自己挑个正能量的大酱缸准没错!
最后提醒各位看官,别小看日常接触的信息碎片。你以为刷手机就是图个乐,其实这些碎片正在悄悄重塑你的思维方式。下次点开短视频前,不妨先琢磨琢磨:这个“酱缸”,真是我想泡进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