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ěr rǎn mù rǔ
成语解释: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繁体字形:耳染目濡
英文翻译:Touch your eyes with your ears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染:1.用染料着色:染布。印染。2.感染;沾染(疾病、坏习惯、嗜好等):传染。染病。3.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濡:1.沾湿;沾上:濡笔。2.沾染:耳濡目染。3.停留;迟滞。
哎,说到“耳濡目染”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呢?咱们先看个例子:小明的爸爸是个书法家,家里挂满字画,小明从小耳濡目染,现在写得一手好字。说白了,这就是长期接触环境带来的影响嘛!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那‘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有啥区别呢?”嘿,问得好!前者强调“看和听”的直接感官体验,比如孩子学方言;后者更偏向思想或性格的转变,比如读好书改变三观。说白了,一个靠“感官”,一个靠“脑子”。
举个职场例子你瞅瞅:办公室同事天天讨论项目复盘,新人小李虽然没经验,但耳濡目染三个月,现在开会也能提点靠谱建议了。这不就是环境熏陶的力量吗?要我说啊,选对成长环境比闷头苦学管用多了!
突然想到个反例:为啥有人总说“别跟坏孩子玩”?其实就是怕被负面行为耳濡目染嘛。比如小张宿舍里哥几个天天熬夜打游戏,结果他生物钟也乱套了。所以说啊,环境这把双刃剑,关键看咱们怎么选。
个人觉得现在社交媒体时代,“耳濡目染”效应更明显了。你看短视频刷多了,说话方式都跟着变——昨天我还听见邻居家小孩蹦出一句“绝绝子”呢!不过话说回来,信息爆炸时代更需要咱们主动筛选,别让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带偏了。
最后唠句实在的:不管是学技能还是养习惯,找个好环境比啥鸡汤都管用。你看那些健身达人,哪个不是先混进健身圈才开始自律的?所以嘛,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让自己泡在对应的环境里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