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ěr xí mù rǎn
成语解释: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繁体字形:耳習目染
英文翻译:Ear and eye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习:1.学习;复习;练习:自习。实习。习艺。修文习武。2.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习见。习闻。习以为常。3.习惯:积习。恶习。相沿成习。4.姓。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染:1.用染料着色:染布。印染。2.感染;沾染(疾病、坏习惯、嗜好等):传染。染病。3.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
哎呦喂,今天咱们来聊聊“耳濡目染”这个成语,保准让你听得明明白白!先抛个问题:这个词到底啥意思?说白了,就是长期接触某种环境后,不知不觉被影响。就像家里有个戏迷爷爷,小孙子天天跟着听戏,嘿,你别说,过两年也能跟着哼两句《定军山》。
那这成语能用在哪些场合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王,天天跟着部门主管跑项目。三个月后汇报方案时,那PPT排版和演讲节奏,活脱脱就是主管的翻版!这时候你就能说:“小王真是耳濡目染,进步神速啊!” 你品,你细品,这效果比直接夸“学得快”生动多了吧?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这和“近朱者赤”有啥区别?哎问得好!前者强调潜移默化的过程,后者侧重结果。比方说你家猫主子天天看你练瑜伽,突然有天也伸懒腰做下犬式,这就是典型的耳濡目染;但要说它变成“瑜伽大师”,那才用得上近朱者赤。
个人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形容文化传承。拿咱们的春节习俗来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虽然说不清“祭灶神”的来龙去脉,但到了腊月二十三,身体可比脑子诚实,自动就去买糖瓜了——这不就是世世代代耳濡目染的力量吗?
最后插个冷知识:心理学上有个“观察学习”理论,和耳濡目染简直异曲同工。下次聊育儿经的时候,不妨甩出这句:“想要孩子爱读书?别光买绘本,您自个儿先放下手机拿起书,让孩子耳濡目染才是正经!” 您瞧,这成语用起来是不是既有文化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