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ǎo
  • ji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 lǎo jiǔ cì

成语解释:耆:老;次:第二。年老有德的人久居低位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略》:“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繁体字形:耆老久次

英文翻译:Old man time

耆老久次的意思

耆:[qí]1.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耆年。耆绅。耆宿(sù)(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2.强横。[shì]古同“”,爱好。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久:1.时间长(跟“暂”相对):久别。久经锻炼。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2.时间的长短:你来了有多久?。历时三个月之久。3.姓。

次:1.次序;等第:名次。座次。车次。依次前进。2.次序在第二的;副的:次子。次日。3.质量差;品质差:次品。这个人太次,一点也不讲究社会公德。4.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或氢原子的:次氯酸。5.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我是初次来北京。试验了十八次才成功。6.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途次。旅次。舟次。7.中间:胸次。言次。8.姓。

成语评论

耆老久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年长有德之人在某个位置上长期停留的状态。比如:“公司里的张师傅技术精湛,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领导还是希望他耆老久次,多带一带新人。”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有人可能会问:“让资深前辈长期留任,会不会阻碍年轻人的发展?”实际上,这要看如何平衡。比如社区里的李奶奶担任居委会顾问三十年,她用经验化解邻里矛盾,同时主动推举年轻人参与决策,反而形成了“老带新”的良性循环。关键不在于“留不留”,而在于“怎么留”。

再举个反面例子:某传统工艺坊因老师傅们不愿传授核心技艺,导致技术断层,最终被市场淘汰。这说明“耆老久次”若变成知识垄断,就会适得其反。这里隐含着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经验传承与创新突破共存?

我曾见过一家科技公司的巧妙做法:他们设立“双轨制”,老工程师负责建立技术标准库,年轻团队则专注研发新产品,每季度举行“跨代技术沙龙”。这种模式下,老前辈的经验成了创新燃料而非束缚。可见,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藏在机制设计里。

站在个人角度观察,现代社会对“耆老久次”需要更灵活的理解。就像小区里义务教书法二十年的王爷爷,他从未担任正式职务,却用持续付出赢得尊重。这种非权力型的长期影响力,或许才是成语在当代更值得提倡的诠释方式。

当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本质上是在探索“时间沉淀的价值如何转化为社会动力”。无论是企业、社区还是家庭,找到代际协作的“动态平衡点”,才能让经验与活力真正形成共振。这种探索本身,就是文明传承最生动的注脚。

"耆老久次"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