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ǎo m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考:查核。考核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
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题目》:“考名责实,奚其丧欤?”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考名責實
英文翻译:Examination of name and responsibility
考:1.测验;考试:高考。大考。2.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一下子被考住了。3.检查:考勤。4.研究:考古。5.指死去的父亲:先考。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责:[zé]1.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2.要求:责求。责令。责成。3.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4.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5.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zhài]古同“债”。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考名责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接地气。字面意思就是“考察名称,追问实际”,说白了就是别光听名字就下结论,得看看实际是啥样。比如有人说某个保健品能“包治百病”,这时候咱们就得考名责实——查成分表、看临床数据,而不是被名字唬住。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某网红餐厅取名“黄金酥脆炸鸡”,结果端上桌的炸鸡又软又油。这时候老食客就会吐槽:“名字叫得响亮,实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况,正是考名责实的典型反面教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生活中这么多名实不符的现象?”其实这和人性有关。取个好名字能快速吸引注意力,就像商品包装总要印上“限量版”“黑科技”这些词。但作为消费者,咱们得学会追问:所谓的“黑科技”到底创新在哪里?有没有第三方检测报告?这个过程就是在践行考名责实。
再举个职场中的例子。某公司招聘岗位写着“市场总监助理”,实际入职后发现工作内容就是天天打电话推销。这时候就该反思:岗位名称和实际职责是否存在偏差?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在职业选择时更要考名责实,主动询问具体工作内容,避免被虚名误导。
我个人的观察是,信息越泛滥的时代,考名责实的能力越重要。现在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像“元宇宙”“Web3.0”这些热词,很多人追捧时其实并不清楚具体指什么。这时候不妨多问几句:这个概念解决了什么问题?目前有哪些落地应用?用这种方式剥开华丽辞藻,才能看清本质。
最后分享个实用技巧:下次遇到陌生事物时,试试“三步验证法”。第一步查定义,第二步找案例,第三步问效果。这个方法就像给事物做CT扫描,能帮我们穿透名称的迷雾,触摸到真实的内核。毕竟在这个虚实交错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比盲目追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