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ǎo xiǔ wú néng
成语解释:老朽:衰老陈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
成语出处:郑愚《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繁体字形:老朽無能
英文翻译:old and useless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朽:1.腐烂:腐朽。2.衰老:老朽。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老朽无能”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年老体衰、缺乏能力”,通常用来谦称自己或形容他人因年龄增长而能力衰退。比如一位退休工程师面对新技术时感慨:“我这老朽无能的身子骨,怕是跟不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啦。”这种表达既带点自嘲,也暗含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推崇年轻化,这个成语是不是过时了?”其实不然。在团队协作中,常有资深前辈主动说:“具体执行你们年轻人来,我这老朽无能的就帮忙把把关。”这时候成语反而成为化解代际隔阂的润滑剂,既承认体力精力有限,又暗示经验仍在。
值得思考的是,年龄真和能力成反比吗?我曾在博物馆见过八十岁的讲解员,她将历史掌故讲得妙趣横生,比电子导览生动百倍。这让我意识到,“老朽”或许只是皮囊的变化,“无能”更取决于是否持续学习。就像老树虽然枝干皲裂,地下的根系却在年年扩展。
有个有趣的例子:某科技公司让老程序员带新人,最初年轻人觉得“老古董肯定不懂区块链”,结果发现老工程师用三十年前的编程思维,反而破解了智能合约的漏洞。这印证了我的观点——所谓“无能”,常常是观察角度的问题。齿轮会生锈,但齿轮组转动的智慧不会消失。
下次听到有人说自己“老朽无能”,不妨留意话里的弦外之音。可能是真觉得力不从心,也可能是以退为进的智慧。就像旧书虽然纸张发黄,里边的文字反而因为岁月沉淀显得更有分量。重要的是别让这个词成为自我设限的牢笼,毕竟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独特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