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ān
  • shān
  • shè
  • sh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ān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山:山岭;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成语出处:王愿坚《粮食的故事》:“可是这会,红军就要和我们分手了,他们要翻山涉水地远征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

繁体字形:飜山涉水

英文翻译:Mountain and water

翻山涉水的意思

翻:1.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推翻。翻身。车翻了。人仰马翻。2.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翻箱倒柜。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条旧围巾。3.推翻原来的:翻供。这桩冤案终于翻过来了。4.爬过;越过:翻墙而过。翻山越岭。5.(数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几倍。6.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脸:闹翻了。把他惹翻了。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涉:1.从水里走过去。泛指从水上经过:跋山涉水。远涉重洋。2.经历:涉险。3.牵连;相关:牵涉。涉及。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成语评论

翻山涉水这个成语,到底适合用在哪些场景?举个例子,一位创业者为了争取投资机会,连续三天辗转多个城市参加路演,这种坚持就像翻山涉水寻找绿洲的旅人。他的行李箱轮子磨坏了两个,手机里存着二十多版修改过的PPT,但他说:“每翻过一座山,就能看到新的可能性。”

为什么用“翻山涉水”而不是“长途跋涉”?其实这两个成语都强调艰难,但前者更突出主动克服障碍的特质。比如偏远山区的教师每周徒步六小时,穿越塌方路段到教学点上课。雨水打湿的教案、磨破的鞋底和孩子们的笑声,构成了这个成语最生动的注解。

现代人还需要这种精神吗?看看马拉松赛道上七十岁的参赛者就知道了。他们用布满茧子的双脚丈量42公里,每一次呼吸都在证明:翻山涉水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心理韧性的修炼。我曾在黄山见过挑山工背着冰箱上山,他们额头上的汗珠比迎客松的露水更晶莹。

数字时代的挑战有何不同?程序员调试代码到凌晨三点,就像在虚拟世界翻越逻辑的崇山峻岭。当最后一个bug被修复时,那种喜悦和穿越沙漠找到清泉的旅人并无二致。有趣的是,我邻居家的中学生用这个成语形容自己解数学题的过程,他说:“每个公式都是一条需要泅渡的河。”

这个成语的生命力从何而来?或许因为它描绘了人类共通的经验。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孩子,摔了七次仍要爬坡;就像救援队冒着暴雨运送物资,裤腿裹满泥浆却走得更快。这些画面都在诉说:翻山涉水的本质,是对目标的忠诚与对困难的幽默感——正如我父亲常说的:“迷路时多看的风景,往往比目的地更精彩。”

下次遇到棘手项目时,不妨想象自己是个带着地图的探险家。那些需要修改三十次的方案、需要协调的八个部门,不过是旅途中的溪流与山丘。毕竟,真正让人成长的从来不是平坦大道,而是在翻越过程中强化的肌肉与拓宽的视野——就像烘焙师傅反复试验配方,最终烤出完美面包时,案板上的面粉早已堆成了小山。

翻山涉水的造句

  1. 造句 可以的话,我会多去旅行,翻山涉水,更危险的地方也不怕去一去。
  2. 造句 变故迭生迷茫起,翻山涉水求通达。
  3. 造句 所以萧逸就带着几个山贼翻山涉水,从荒野之间绕过了千灯城,再朝西而行,准备夜走古马道。
  4. 造句 闲了还可以跟个民俗学家似的,翻山涉水去告诉那些忠厚老实的乡亲们,什么图腾,什么信仰,什么本祖崇拜,一切的一切都是幻觉,都是虚妄,虚妄。
  5. 造句 巫咸国算是巫师的培训基地吧,每年都各部落选出有天资的少年,翻山涉水历经险阻去“报考”。
  6. 造句 却说程咬金擎了苏海令箭,顺利出了敌军营寨,紧催坐下马,一路翻山涉水冲州撞府,不一日进了朱雀门,风尘仆仆跪倒在太极殿上。
  7. 造句 我这马儿乃是宝马名驹,天龙下凡,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翻山涉水,如履平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天上难找,世上难寻。
  8. 造句 如果有了路,以后村子里上省城换取日常所需也就不用背着大包小包翻山涉水的那么麻烦了,直接往公车上一坐半天就可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