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g wú gù shí
成语解释:指诗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也比喻没有根据。
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没有根据
繁体字形:羗無故實
英文翻译:without basis in fact
羌:1.我国古代民族,原住在以今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的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东晋时建立后秦政权(公元384—417)。2.指羌族:羌笛。羌语。3.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看到"羌无故实"这个成语时,很多人都会先被生僻字吸引注意力。其实这四个字描绘的是一种非常现代的现象:某件事物缺乏可靠的依据或出处。比如在茶水间听见同事说:"老张说的那个新政策,根本羌无故实,官网连公告都没发。"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古雅韵味,又完美契合了当代人对信息真实性的关切。
自问:这个成语在实际生活中怎么用? 假设你在工作会议上听到一个未经核实的市场预测,可以这样说:"这个增长数据暂时羌无故实,建议先联系数据部门确认来源。"既表达了质疑态度,又避免了直接否定发言者的尴尬。
自问:为什么现代人需要了解这类成语? 在短视频盛行、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羌无故实"的内容。掌握这个成语就像获得了一把标尺,能快速判断朋友圈热传的"养生秘诀"或微信群转发的"内部消息"是否值得相信。上周我姑妈转发所谓"专家说吃茄子抗癌",就是用这个成语提醒她查证信息来源。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使用时要避免过度严肃。比如朋友分享趣闻时说:"听说学校要建水上乐园",用"你这消息羌无故实吧?"就比直接说"你造谣"更显幽默且不伤和气。这种语言智慧恰好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既能犀利地指出问题,又能保持对话的温度。
有个有趣现象:这个南朝时期诞生的成语,在现代职场和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反而升高。可能因为现在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节点,更需要精准表达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下次看到热搜话题时,不妨想想:这个消息有没有可能羌无故实?这种思考本身就是在实践批判性思维。
有人认为这类成语会被网络用语替代,但观察发现,年轻群体反而开始复兴有文化沉淀的表达。就像用"打call"表达支持的同时,也会用"羌无故实"来调侃虚假信息,这种新旧融合让语言生态更丰富多元。重要的是根据对话场景灵活选择,让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