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á yī quàn bǎi
成语解释: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杀一儆百
繁体字形:罰一勸百
英文翻译:punish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罚:处罚:惩罚。责罚。赏罚分明。罚他喝酒。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劝:1.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规劝。劝导。劝解。他身体不好,你应该劝他休息休息。2.勉励:劝勉。劝学。3.姓。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罚一劝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但生活中其实挺常见的。比如公司规定“迟到一次扣奖金”,结果大家都不敢迟到了——这就是典型的“罚一个,提醒一群人”。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惩罚少数人能影响大多数人?其实道理很简单,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看到别人“踩雷”的后果,自己就会主动避坑。
举个真实场景:小区里有人乱扔垃圾被罚款公示后,楼道突然变干净了。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大家素质突然提高了?”其实不是,而是公示的惩罚案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行为边界。这种“杀鸡儆猴”的效果,本质是用具体案例划出红线,比空喊口号管用得多。
再比如学校抓考试作弊。当某个学生因抄袭被记过处分,整个年级的考风都会为之一肃。这里藏着个心理学原理:示范效应的力量远大于抽象规定。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必须公平执行,如果“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反而会引发逆反心理。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用“罚一劝百”需要更多智慧。就像交警查酒驾,既要严格执法震慑违法者,也要配套安全教育唤醒自觉性。毕竟单纯依赖惩罚就像治病只吃止痛药,治标不治本。理想状态应该是“处罚一个,教育百个,影响万个”,让规则意识真正内化成习惯。
最后看个交通案例:某城市严查开车玩手机,前三个月开出上千张罚单后,道路事故率下降20%。这证明当规则从纸面走进现实,就会产生涟漪效应。但关键是要保持持续性,就像园丁修剪枝叶,偶尔为之才能让整片园林保持规整。
说到底,“罚一劝百”就像社会运行的润滑剂,用得当能四两拨千斤,用过头则可能适得其反。它提醒我们:规则的温度在于既要有铁面无私的执行,也要有春风化雨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