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ǎn gē màn wǔ
成语解释:缓:柔软。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繁体字形:緩謌慢舞
英文翻译:Slow song and slow dance
缓:1.迟;慢:迟缓。缓步。缓不济急。2.延缓;推迟:缓办。缓期。这事缓几天再说。3.缓和;不紧张:缓冲。缓急。4.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昏过去又缓过来。蔫了的花,浇上水又缓过来了。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舞: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缓歌慢舞”这个成语?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周末午后的咖啡厅里,驻唱歌手抱着吉他哼着民谣,几个老人跟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这种不追求节奏刺激,反而让人放松的场景,就可以形容为“缓歌慢舞自成趣,闲坐听风半日休”。这里的核心是什么?其实是用舒缓的节奏创造让人安心的氛围。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生活这么忙碌,哪里还有“缓歌慢舞”的空间?举个反常识的例子——地铁通勤时戴着耳机听白噪音。当周围都是匆忙的脚步,有人却能通过平缓的自然音效给自己构建“声音结界”,这不正是现代版的“缓歌慢舞”?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找到调节生活节奏的方法。
这个成语只能形容歌舞表演吗?完全不是。比如江南水乡的乌篷船,船娘摇橹时水波荡漾的韵律;老茶馆里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声调;甚至像剥毛豆这种简单的家务,只要带着享受过程的心态,都能品出“缓歌慢舞”的况味。重要的不是动作快慢,而是心境是否从容。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越是高压行业从业者,越容易迷上钓鱼、书法这类“慢活动”。有位程序员朋友说,他在河边抛竿的三小时,就像给大脑做了场深度SPA。这种主动选择“缓歌慢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现代人对快节奏的本能抵抗。毕竟,弦绷得太紧容易断,生活需要张弛有道的智慧。
下次遇到急着赶工的情况,不妨试试“五分钟缓歌法”:暂时放下任务,跟着呼吸节奏哼段小调,或者盯着窗外树叶摇晃的轨迹。这种刻意制造的缓冲带,往往能让思维更清晰。说到底,“缓歌慢舞”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种值得培养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