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 àn
  • h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ǜ àn hóng xī

成语解释: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 韩琮《暮春滻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形容暮春景象

繁体字形:緑暗紅稀

英文翻译:fade

绿暗红稀的意思

绿:[lǜ]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嫩绿。浓绿。桃红柳绿。青山绿水。[lù]义同“绿”(lǜ),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

暗:1.光线不足;黑暗(跟“明”相对,下同):太阳落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2.隐藏不露的;秘密的:暗号。明人不做暗事。3.糊涂;不明白:暗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4.(颜色)浓重,不鲜明:暗紫。暗绿。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稀:1.同“”:稀少。稀见。2.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庄稼种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3.含水分多,浓度小:稀盐酸。稀饭。

成语评论

绿暗红稀”这个成语,乍一听是不是像在描述季节变化?其实它常用来比喻事物由盛转衰的状态。比如:“公司年初还热闹非凡,如今绿暗红稀,只剩下零星几个项目在推进。”这里没有直接说“衰落”,但画面感立马出来了——就像春天快结束时,绿叶渐深、红花凋零的景象。

为什么用“绿暗红稀”而不是直接说“衰败”? 这恰恰是成语的魅力。比如描述一位过气明星:“他的社交账号下,评论区早已绿暗红稀,不复当年万人追捧的场面。”既避免了刻薄,又让读者联想到自然规律中的必然变化,反而带点世事无常的诗意。

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也很实用。试想朋友抱怨:“最近客户越来越少……”你可以接话:“正常啦,哪个行业没有绿暗红稀的时候?”比起干巴巴的安慰,用成语既表达了同理心,又暗示低谷是暂时的。毕竟植物枯萎后还会再发芽,这种乐观的潜台词正是中文的智慧。

个人觉得,“绿暗红稀”特别适合形容那些缓慢而不可逆的变化。比如老家巷口的杂货店,从前人来人往,如今货架积灰、顾客稀疏——用这个词描述,比“萧条”多了分时光流逝的温柔。下次写文章想表达“盛景不再”时,不妨试试这个自带画面感的成语,说不定能让文字更有余韵。

最后提醒:使用这类比喻型成语时,要注意上下文是否适合诗意表达。比如工作报告里写“市场呈现绿暗红稀态势”可能不合时宜,但用在小说场景或散文随笔里,绝对是个加分项。语言就像调色板,关键看你怎么搭配。

绿暗红稀的造句

  1. 造句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2. 造句 在这个绿暗红稀、夏意盎然的季节,嵖岈山绿树成荫,道荫如盖,山如翠屏,水似碧绸,水鸟翔集,飞瀑奔腾。
  3. 造句 正是暮春天气,那一路上,只见山明水秀、绿暗红稀,十分可爱。
  4. 造句 锦帆开,舟行急,两岸红光,绿暗红稀。
  5. 造句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6. 造句 后会无期;而风流云散,绿暗红稀,回前仙山,能毋惨目!
  7. 造句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

"绿暗红稀"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