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miào hǎo cí
成语解释:绝:极,最。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成语出处:元·张雨《满江红·玉簪》词:“待使君绝妙好词成,须弹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繁体字形:绝妙好词
英文翻译:Wonderful words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妙:1.好;美妙:妙品。妙境。妙不可言。这个办法真妙。2.神奇;巧妙;奥妙:妙计。妙策。妙用。妙算。妙诀。妙手回春。莫名其妙。3.姓。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词: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人们常说"文字有灵",成语作为浓缩的文化精华,往往能在寥寥数字间迸发惊人力量。比如在工作会议陷入僵局时,有人突然提议:"何不尝试另辟蹊径?"这个成语就像钥匙,瞬间打开了讨论的新维度。为什么简单的四字能产生如此效果?因为它既打破了固有思维,又暗示着充满可能性的探索方向。
有位作家朋友分享过他的写作秘诀:"每段结尾都要有画龙点睛之笔。"当他描写市井小贩时,最后用"油锅里翻腾的春卷,像极了他们滚烫的生活"收尾,平凡的日常顿时有了温度。这种语言魔法从何而来?关键在成语本身的画面感与情感张力,让读者通过熟悉意象触摸到深层共鸣。
最近读到某科技报道,作者评价新产品时用了"不落窠臼"四字。相较于"创新""突破"等泛泛之谈,这个成语既点出了对传统的突破,又暗含对盲目跟风的否定。我常想,好的语言表达就像精准手术刀——成语的恰当使用,往往比大段解释更能切中要害。
在博物馆听讲解员说"这件青铜器的纹饰可谓巧夺天工",原本昏昏欲睡的参观者突然驻足细看。成语在此刻架起了古今桥梁,让现代人瞬间理解三千年前匠人的技艺高度。或许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每个经典成语都是文化基因的活化石,等待被重新激活。
值得留意的是,成语使用贵在自然流露而非堆砌。就像烹饪放盐,适量提鲜,过量则毁。有次听到演讲者连续使用五个成语,反而显得刻意做作。个人经验是,当真实情感与合适场景碰撞时,那个最贴切的成语会自己跳出来,如同黑暗房间突然亮起的灯。
下次提笔写作或开口表达时,不妨让成语成为你的秘密武器。它们历经千年锤炼,每个字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结晶。若能以新鲜视角重新擦拭这些文化宝石,或许会发现,最打动人心的表达往往藏在最熟悉的词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