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guān dòng fǔ
成语解释:经:经过;动:惊动;府:官署。惊动官府,引起官府干涉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自家骨肉虽是一时有些不是处,只宜好好宽解,不可经官动府,伤了和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經官動府
英文翻译:Jing Guandong Mansion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府:1.旧时指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指国家政权机关:官府。政府。2.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府库。3.旧时指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指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府。元首府。总统府。4.敬辞,称对方的家:贵府。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开封府。济南府。6.又同“腑”。
“经官动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常被用来形容把事情闹大、惊动官方或上级的行为。比如张三和李四因为宅基地边界争执不下,最后闹到村委会调解,甚至惊动了乡政府派人测量——这时候邻居们可能摇头叹气:“这点小事,何必经官动府呢?”
为什么人们总说“别轻易经官动府”呢?这里藏着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就像王阿姨家的漏水纠纷,她选择先找物业协商而不是直接起诉,既保住了邻里关系又解决了问题。但换个角度看,当遇到劳动纠纷时,小陈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这种“经官动府”反而成了保护弱者的正当途径。
现代人该如何把握这个度?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年轻人更愿意用法律武器维权,而长辈常担心“撕破脸”。其实关键要看事情性质——被拖欠工资当然要经官动府,但像宠物狗吓到邻居这种小事,递袋水果道歉可能比报警更有效。
有个真实案例值得玩味:某小区业委会改选时,两派业主从微信群吵到住建局,最后民政局都介入调解。这种过度经官动府不仅消耗公共资源,还让社区关系长期紧张。反观隔壁小区,通过业主茶话会化解矛盾,既高效又温馨。
我特别注意到,数字化时代给“经官动府”带来新变化。现在很多城市开通了线上调解平台,就像给这个老成语装了新引擎。既能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又避免了当面冲突的尴尬,这种“半官方”处理方式正在改变传统认知。
下次遇到纠纷时,不妨先做个“成本核算”:估算时间精力消耗、关系损伤程度和成功概率。就像处理网购纠纷,先找平台客服往往比直接投诉工商部门更划算。毕竟解决问题的路不止一条,关键要找到最适合的那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