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óng dēng lǜ jiǔ
成语解释:指欢乐的生活。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成语出处:清·黄遵宪《邻妇叹》诗:“遥闻长官高堂上,红灯绿酒欢未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定语;指生活糜烂
繁体字形:红灯绿酒
英文翻译:Red light green wine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灯:1.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的器具:一盏灯。电灯。红绿灯。探照灯。太阳灯。2.燃烧液体或气体用来对别的东西加热的器具:酒精灯。本生灯。3.俗称收音机、电视机等的电子管:五灯收音机。4.(Dēng)姓。
绿:[lǜ]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嫩绿。浓绿。桃红柳绿。青山绿水。[lù]义同“绿”(lǜ),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红灯绿酒”到底在形容什么?这个词常让人联想到热闹的夜晚街道——霓虹灯闪烁,酒吧招牌发亮,街上车流不息。比如:“周末的市中心,红灯绿酒映着来往人群,连空气里都飘着烤串和咖啡的香气。”这里描绘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繁华,更传递出一种充满烟火气的都市活力。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描述现代生活吗?其实不然。若把场景拉到古代,也能找到相似画面。想象一位诗人写道:“长安夜市,红灯挂满酒楼,绿酒斟满瓷杯,商贩吆喝声盖过了更鼓。”你看,无论是千年前的市集,还是今天的商业街,“红灯绿酒”始终在刻画着人类对热闹与欢聚的本能向往。
有趣的是,这个词常被误解为“奢靡”的代名词。但仔细观察夜市里举着糖葫芦的孩子、蹲在路边吃炒粉的工人、拿着奶茶自拍的少女——这些平凡场景才是“红灯绿酒”最真实的底色。就像昨晚我在巷口便利店看见的:红色警示灯在雨中朦胧,冰柜的绿光映着熬夜加班的年轻人买泡面,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人间温度?
或许有人疑惑:在提倡简约生活的今天,这样的成语还有存在意义吗?我的观察是:城市的灯光如同跳动的脉搏,凌晨两点的烧烤摊、清晨五点的早餐铺,正是这些“红灯绿酒”的碎片,拼凑出普通人努力生活的证据。它们不该被简单定义为浮华,而是承载着无数具体而生动的生存故事。
下次路过商业区时不妨换个视角:广告牌的红色光束扫过写字楼玻璃,奶茶店的绿色灯箱下排着长队,外卖骑手的车灯在车流中划出光轨。这些瞬息万变的“红灯绿酒”,就像城市悄悄眨动的眼睛,记录着每个为生活奔忙的身影。
当某个加班的深夜,你站在天桥上看桥下流动的车灯,红色刹车灯与绿色通行指示灯交替明灭,是否会突然理解——所谓“红灯绿酒”,不过是人间百态在光影中的投射?它既不必被过度美化,也无需刻意回避,就像我们既享受周末狂欢,也安于日常琐碎,这本就是生活的完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