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ěi
  • ku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ěi sū jī kuài

成语解释: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同“累块积苏”。

成语出处:清 钱谦益《自拂水步至吾谷登南岩憩维摩寺》诗:“恍然生身色界上,累苏积块何足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借指简陋的居室

繁体字形:纍蘇积塊

英文翻译:Lesu block

累苏积块的意思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苏:[sū]1.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指须头下垂物:流苏。3.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4.缓解,解除:以苏其困。5.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6.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姓。8.同“”字“噜苏”。[sù]朝向:“苏刃者死”。

积:1.积累;聚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院子里积了不少水。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捏积。这个孩子有积了。4.乘积的简称。

块:1.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糖块儿。把肉切成块儿。2.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两块香皂。三块手表。一块桌布。一块试验田。3.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三块钱。

成语评论

提到“累苏积块”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愣一下:这说的是什么?其实这个成语原写作“累块积苏”,出自《列子·周穆王》,本意是指把土块和柴草层层堆叠,后来被用来比喻做事情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举个实际例子:小明为了准备考试,把课本上的公式抄了整整三本笔记本,但从未思考过其中的逻辑。结果考试时题目稍作变化,他就完全不会解答了。这种只追求“量”而不重视“质”的学习方式,不正像成语里说的“累苏积块”吗?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那这和“事倍功半”有什么区别?核心区别在于主观意识层面。“累苏积块”更强调机械重复的错误方法论,就像有人不断往墙上糊湿泥巴,每糊一层都觉得自己在“加固墙面”,其实泥巴干了反而会开裂剥落。

我观察到现代人特别容易陷入这种陷阱。比如职场中有人把加班时长等同于工作价值,朋友圈里晒凌晨三点的办公室照片,实际上可能只是在重复低效流程。这种行为背后,藏着对“可视化努力”的畸形追求——仿佛看得见的堆积就是成果本身。

有个有趣的对照实验:两组学生背诵古诗,A组要求抄写20遍,B组被引导着分析诗歌结构。三天后的测试中,B组记忆留存率高出47%。这印证了认知科学的重要结论:结构化思考比机械重复有效得多。

下次当你准备开启“埋头苦干”模式时,不妨暂停三分钟,问问自己:我是在搭建稳固的知识框架,还是在做无效的材料堆积?就像盖房子不能只用砖头不抹水泥,真正的成长需要黏合剂般的思考过程。改变虽然需要勇气,但至少能让每一份努力都朝着正确的方向生长。

"累苏积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