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ěi wū chóng jià
成语解释:累:重叠。指层次重叠。
成语出处:唐·刘知几《史通·序例》:“滥觞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层次重叠
繁体字形:纍屋重架
英文翻译:Heavy load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屋:1.房子:房屋。屋顶。茅草屋。2.屋子:里屋。外屋。一间屋住四个人。3.(Wū)姓。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架:1.用做支承的东西:书架。衣架。绞架。2.支承,搀扶:架桥。架不住。架空。3.互相殴打,争吵:打架。劝架。4.量词,多指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五架飞机。5.捏造,虚构:架词诬控。6.古同“驾”,凌驾。
提到“累屋重架”,许多人可能对这个成语感到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重复堆砌、结构冗余”的现象,类似于盖房子时在已有的屋顶上再硬加一层,导致整体臃肿失衡。比如有人装修新房,本已规划好储物柜,却又在墙上钉满架子,结果空间反而显得杂乱——这就是典型的“为了做而做”,忽略实际需求。
为什么会有人明知冗余却坚持“加戏”? 背后的心理往往包含两点:一是过度追求“周全”,误以为复杂度等于专业性;二是缺乏整体视角,局部优化反而破坏全局。好比写文章时不断补充形容词,最后模糊了核心观点。
我曾参与过一个产品设计项目,团队初期执着于添加各种炫酷功能。直到原型机重到连基础操作都卡顿,大家才意识到:“功能堆砌就像往背包里塞石头,走得越远负担越重。” 后来我们砍掉70%的非必要设计,用户体验反而大幅提升。
如何避免掉进“累屋重架”的陷阱? 不妨试试“减法思维”:每增加一个元素前,先问三个问题——是否解决核心问题?是否有更简洁的实现方式?删除后是否影响主体功能?这种方法在编程架构、文案写作甚至家居整理中都同样奏效。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天然催生冗余,但真正的智慧在于识别“必要”与“多余”。就像搭积木,高手往往用最少的模块构建稳固结构。下次准备给方案“加料”时,不妨先深呼吸,让思路像整理抽屉一样定期清空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