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ù sī gāo yáng
成语解释: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成语出处:《诗经 召南 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素絲羔羊
英文翻译:clean-handed officials
素:1.白色;本色:素服。2.蔬菜类食品。与“荤”相对:素菜。素食。3.本来的;原始的:素质。素材。4.质朴;不华丽:朴素。素净。5.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要素。因素。元素。6.副词。一向;向来;从来:素不相识。素有交往。7.古称洁白的生绢:尺素。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羔:(羔儿)羔子:羊羔。羔皮。鹿羔。
羊:[yáng]1.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2.姓。[xiáng]古同“祥”,吉祥。
“素丝羔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背后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比如,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总是默默帮同事处理杂务,有人私下议论:“他这么勤快,简直像只素丝羔羊,可别被人利用了还不自知。”这里的“素丝羔羊”既夸赞了单纯善良,也暗含对现实风险的提醒。
为什么用“素丝羔羊”形容人?成语源自《诗经》,原指祭祀用的白丝和小羊,象征纯洁无瑕。古人用它们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就像现代人说“像白纸一样单纯”。但社会复杂,单纯也可能变成弱点——比如朋友总为别人的错误背锅,旁人难免感叹:“你这素丝羔羊的脾气,啥时候能改改?”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未必。我曾见过一位老教师退休时,学生送上手写信:“您教我们保持素丝羔羊般的初心,这是最珍贵的毕业礼物。”这里完全没有贬义,反而强调在世俗中坚守本真的可贵。关键要看语境:是赞美纯粹,还是提醒防备?
有个历史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明朝清官海瑞,哪怕得罪权贵也要为民请命,同僚评价他:“海刚峰乃朝中素丝羔羊,虽屡遭打压,其志不改。”这种用法既点明他因正直被排挤的处境,又突显其品格如雪白羔羊般耀眼。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像面双面镜。一面照见理想主义的光辉:工作中遇到坚持原则的同事,用“素丝羔羊”形容反而带着敬意。另一面映出现实的锋利:新闻里好心人被骗钱,网友留言“别当素丝羔羊”的提醒同样善意。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保持初心的同时,长出保护自己的犄角?
下次听到有人说“你太素丝羔羊了”,不妨笑着回应:“谢谢夸奖,但我早给羊毛染色啦!”毕竟,真正的智慧不是抛弃单纯,而是让纯净的底色与世故的经验交织,织就更坚韧的人生锦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