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áng shé mì kǒu
成语解释:甜言蜜语,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群英类选·〈海神记·王诉神〉》:“起初时为闲游,到后来被啜哄,糖舌蜜口随他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繁体字形:鎕舌蜜口
英文翻译:Sweet tongue
糖:1.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是人体内产生热能的主要物质,如葡萄糖、蔗糖、乳糖、淀粉等。也叫碳水化合物。2.食糖的通称。3.糖果:奶糖。水果糖。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蜜:1.蜂蜜,蜜蜂采集花粉酿成的东西。营养价值很高,可供药用。2.甜美的:甜言蜜语。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糖舌蜜口”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像在形容某种甜品?其实它指的是用甜言蜜语讨人欢心的行为。比如同事小王对领导说:“您的方案简直是行业标杆,我学十年都赶不上!”领导表面笑着点头,心里却嘀咕:“这小子是不是想让我多批他的假期?”
为什么人们会用“糖舌蜜口”? 有时候,一句恰到好处的夸奖能快速拉近距离。比如朋友试穿新衣服问你意见,你脱口而出:“这颜色太衬你了,简直像量身定做!”即便衣服其实有点显胖,但对方立刻眉开眼笑。这种情况下,“糖舌蜜口”更像是一种社交润滑剂,而非虚伪。
不过,过度使用可能会适得其反。曾有个实习生每天把“您太厉害了”挂在嘴边,结果转正评审时,主管反问:“具体厉害在哪儿?你学到什么?”顿时让他哑口无言。这说明:糖衣包裹的话虽甜,若没有真材实料打底,终究会露馅。
个人观点: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亲密的关系,反而越少用“糖舌蜜口”。就像我妈做饭咸了,我会直接说“下次少放半勺盐”,而不会硬夸“有创意”。或许真正的信任,不需要裹着蜂蜜的语言来维护。但换个角度想,如果能用温暖的话语表达真实想法,比如把“你这报告写得真乱”换成“逻辑再清晰点就更完美了”,岂不是两全其美?
下次遇到需要表达意见的场合,不妨试试“夹心饼干沟通法”:先垫一层认可(“这个想法很新颖”),再夹带建议(“如果补充数据会更扎实”),最后裹上鼓励(“肯定能惊艳全场”)。这样既避免了生硬,又守护了真诚——毕竟,带刺的实话和掺水的假话之间,本就有第三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