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g jìn yuán jué
成语解释: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十分艰难的境地
繁体字形:糧儘援絶
英文翻译:run out of ammunition and food supplies
粮:1.粮食:杂粮。口粮。粮仓。2.作为农业税的粮食:钱粮。公粮。完粮。3.姓。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援:1.以手牵引:攀援。2.引用:援用。援例。3.援助:支援。增援。援军。孤立无援。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提到“粮尽援绝”,你会想到怎样的场景?这个成语最早用来形容军队陷入绝境:粮食吃完了,外援也断绝了。比如《三国演义》中,马谡守街亭时水源被断,士兵们“粮尽援绝,军心涣散”,最终导致战略要地失守。但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被赋予新意义——现在的年轻人用这个词调侃月底钱包空空的窘境,倒让原本沉重的历史感多了几分幽默。
有人问:“现代人真的会遇到‘粮尽援绝’吗?”其实换个角度看,创业者资金链断裂、毕业生求职碰壁时,那种孤立无援的感受与古战场上的困境本质相通。去年某科技公司遭遇供应链危机,创始人接受采访时说:“当时就像困守孤城,供应商断货,投资人撤资,完全是粮尽援绝的状态。”这种比喻让听众瞬间理解了他的处境。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家庭场景中的灵活运用。邻居王阿姨常抱怨:“孩子上大学后,家里就像被搬空了,冰箱粮尽援绝,钱包也日渐消瘦。”这种化用既准确传达生活状态,又带着烟火气的诙谐。可见语言就像活水,总能在时代变迁中找到新的流淌方式。
当我们说“粮尽援绝”时,重点究竟在困境本身还是破局可能?观察发现,这个成语常作为转折点的前奏。就像登山者耗尽补给时发现山泉,企业危机时迎来政策东风。某位企业家分享经历时说:“最黑暗的时刻往往离曙光最近,所谓的粮尽援绝,有时候是命运在帮你清空行囊轻装上路。”这种逆向思维让人耳目一新。
语言研究者发现,四字成语之所以经久不衰,正因其能精准击中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从冷兵器时代的真实战场,到现代社会的隐喻战场,“粮尽援绝”始终在提醒:绝境或许只是视角问题。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看似生存资源匮乏,实则藏着独特的生存智慧。当我们学会用动态眼光看待资源,很多“绝境”不过是新篇章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