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ǐ lǎo mò xiù
成语解释: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成语出处:明 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笔
繁体字形:筆老墨秀
英文翻译:A good writer
笔: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墨:1.写字绘画的用品,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一块墨。一锭墨。研墨。笔墨纸砚。墨太稠了。2.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墨水。油墨。3.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墨宝。遗墨。4.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胸无点墨。5.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借指规矩、准则:绳墨。矩墨。6.黑或近于黑的:墨菊。墨镜。7.贪污:贪墨。墨吏。8.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上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9.(Mò)指墨家。10.姓。11.指墨西哥:墨洋(墨西哥银圆)。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你别说,“笔老墨秀”这成语乍一听挺文绉绉的,其实特别接地气!比如隔壁王大爷练了三十年毛笔字,写春联时手腕一抖,墨迹饱满得像要跳出红纸,邻居们抢着收藏——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笔老墨秀”吗?说白了,功夫下得深,作品自然带灵气。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书法上?”嘿,格局打开点!比如最近火出圈的科普博主李姐,视频文案既专业又有趣,硬是把量子力学讲成了相声。网友直呼“知识还能这么玩”,这不就是新媒体时代的“笔老墨秀”?关键啊,甭管笔杆子还是键盘侠,肚子里有货才是硬道理。
说到这儿,核心问题来了:怎么判断是不是真“笔老墨秀”?咱举个反例你就懂。前阵子某网红餐厅搞了个“书法菜单”,结果把“鱼香肉丝”写成“鱼臭肉丝”,这就属于典型的“笔嫩墨馊”。真正的“笔老墨秀”得经得起时间检验,就像老茶客泡的功夫茶,看着行云流水,喝着回甘无穷。
个人觉得啊,现在有些年轻人总想走捷径。前两天看见个小伙子在公园用拖把写水字,架势摆得比谁都足,结果笔画虚得像方便面。要我说,与其追求花里胡哨的“网红技法”,不如先老老实实临两年帖。毕竟墨香不怕巷子深,真本事永远自带流量。
话说回来,“笔老墨秀”的精髓其实在“老”和“秀”的平衡。就像咱胡同口的张裁缝,用着祖传的蝴蝶牌缝纫机,却给旗袍加了隐形手机兜。传统手艺配上现代需求,这不比那些光会喊口号的强多了?记住喽,守正创新才是王道,别让老祖宗的手艺活成博物馆里的标本。
最后给各位提个醒:下次看到自称“笔老墨秀”的,不妨看看他敢不敢现场露两手。真金不怕火炼,好墨不怕砚磨。在这个AI都能写诗的年头,带着人味儿的真功夫反而成了稀缺品。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