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ì shí sān kè
成语解释:立刻、马上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状语;指立刻
繁体字形:立時三刻
英文翻译:at once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立时三刻”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事情必须立刻完成,连短暂的时间都不能拖延。比如有人急得直跳脚说:“老板让我立时三刻交报告,我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这句话里,“立时三刻”不仅强调时间紧迫,还隐隐透出说话人的无奈。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马上’‘立刻’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语气强度。“马上”像小跑,“立刻”像快走,而“立时三刻”简直是百米冲刺。比如邻居家孩子高烧,家长拦车时喊:“师傅立时三刻送我们去医院!”这时候如果用“马上”,紧张感就打了对折。
这个成语用在哪里最合适?我发现它特别适合描述突发危机。比如小说里写:“洪水冲垮河堤,村长立时三刻组织村民转移。”短短十二个字,既点出时间压力,又塑造了人物的决断力。不过要注意,日常琐事用这个成语会显得夸张——催同事交表格时说“立时三刻”,可能会收获白眼。
有个有趣的误区:很多人以为“三刻”是具体时间单位。其实古人用时辰制,1时辰=8刻,三刻约合现在的45分钟。但在成语里,它早已虚化为“极短时间”的象征。就像我们说“三分钟热度”,没人会计较是不是精确180秒。
为什么现代人还用这么老派的说法?我发现它自带画面感。比如描述数字化转型时说:“新技术出现后,传统企业立时三刻启动改革。”这里用成语既点出紧迫性,又暗含“不转就淘汰”的潜台词,比直白的“必须立刻”更有余韵。
用好这个成语的关键是拿捏分寸。它像辣椒——放多了呛人,放少了没味。建议用在真正需要强调火烧眉毛的场合,比如抢险救灾、突发事件,或是文学创作中需要制造紧张氛围时。若是用来催孩子写作业,可能适得其反,毕竟孩子们对“立刻”都自带抗药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