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è yī qǔ wēn
成语解释:窃:偷取。比喻用不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益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盗窃
繁体字形:竊衣取温
英文翻译:Stealing clothes and getting temperature
窃:1.偷;用阴谋手段夺取:行窃。窃位。2.暗中;偷偷地:窃听。窃窃私语。3.谦辞。称自己:窃以为。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温:1.不冷不热;暖:温带。温泉。2.温度:体温。高温。低温。3.稍微加热:温一锅水。4.复习:温课。5.性情平和:温和。温柔。6.同“瘟”。
你有没有听过"窃衣取温"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偷衣服来取暖?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关于人性与生存的深刻隐喻。就像寒冬里有人偷邻居的棉袄御寒,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会用类似的方式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源。
举个例子:小王为了升职,偷偷把同事的策划案改头换面成自己的。这种"职场盗火"行为,不正像成语里说的"窃衣"吗?但问题来了:穿别人的衣服真能长久保暖吗?答案显而易见——衣服终归要还,虚假的温暖终将暴露在阳光下。
换个场景看:疫情期间有人囤积口罩高价倒卖。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窃衣"?他们窃取的是公共安全感,用他人的寒冷换取自己的温暖。但就像被风刮走的借来外套,这种投机取巧终会反噬自身。
我认为这个成语最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生存悖论。当寒冷来临,有人选择抱团取暖,有人却选择掠夺他人。但真正智慧的生存者明白,与其偷别人的毛衣,不如学会编织自己的温暖。就像老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立可持续的生存能力才是根本。
现实中,那些通过剽窃创意走捷径的人,往往在抵达山顶时才发现带错了登山装备。反倒是脚踏实地者,虽然步履缓慢,但背包里装着的都是经得起风雪的厚实棉衣。当我们面对诱惑时,不妨多问自己:这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饮鸩止渴?
寒冬总会过去,但为人处世的温度会永远留在他人记忆里。与其在寒风中争夺他人的外衣,不如学会生起篝火,让温暖自然流动。毕竟,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是靠掠夺获得的,而是通过真诚的给予与收获自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