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è
  • yào
  • j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è jù yào jīn

成语解释:比喻用阴谋手段占据重要的职位。

成语出处: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若夫暗藏之汪精卫则招摇过市,窃据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占据重要地位

繁体字形:竊據要津

英文翻译:craftily seize key posts

窃据要津的意思

窃:1.偷;用阴谋手段夺取:行窃。窃位。2.暗中;偷偷地:窃听。窃窃私语。3.谦辞。称自己:窃以为。

据:[jù]1.占据:据为己有。2.凭借;依靠:据点。据险固守。3.按照;依据:据理力争。据实报告。据民歌改编。4.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凭据。证据。字据。论据。票据。实据。5.姓。[jū]拮据(形):经济境况不好,缺少钱,境况窘迫:手头据。

要:[yào]1.重要:主要。紧要。险要。要事。要道。2.重要的内容:纲要。摘要。提要。择要记录。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要一台电脑。这本书我还要呢!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要账。小弟弟跟姐姐要钢笔用。5.请求:她要我替她写信。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要学游泳。7.助动词。须要;应该:路很滑,大家要小心!。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8.需要:我做件上衣要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车要两个小时。9.助动词。将要:我们要出国旅游了。要下雨了。10.助动词。表示估计,用于比较:夏天屋子里太热,树荫底下要凉快得多。11.如果:明天要下雨,我就不去了。12.要么:要就去打球,要就去溜冰,别再犹豫了。[yāo]1.求:要求。2.强迫;威胁:要挟。3.同“”。4.又同“”。

津:1.渡口:要津。2.唾液;汗:津液。遍体生津。3.滋润;补贴:津贴。4.天津的简称。

成语评论

窃据要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啥意思?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部门经理明明能力不足,却靠着拍马屁和拉关系坐上了总监的位置,结果团队业绩一落千丈。这时候同事私下就会说:“这人纯粹是窃据要津,真本事没有,倒是把关键岗位给占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窃据要津”而不是直接说“占着茅坑不拉屎”?其实这两个说法有微妙差别——前者更强调“用不正当手段占据关键位置”,比如古代官场中买官卖官的现象。想象一个县令花钱贿赂上级,当上了知府,结果判案不公、欺压百姓,这就是典型的窃据要津

现在问题来了:这种现象为什么难以杜绝?从个人角度看,权力和资源集中的地方天然存在诱惑。就像停车场管理员如果把亲戚都安排到收费岗亭,真正懂管理的人反而进不去,整个停车场就会乱套。不过换个思路想,如果建立透明的选拔机制,就像现在很多企业用数据考核代替人情提拔,窃据要津的空间就会大大缩小。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有了新场景。比如某些网络大V靠着抄袭内容获得流量,把持着行业头部资源,让原创作者难以出头。这时候网友评论里常会出现:“这种窃据要津的博主,迟早会被算法打回原形。”这背后其实反映着大众对公平竞争环境的期待。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窃据要津的人往往心虚。就像《红楼梦》里贾雨村判葫芦案时,明明知道薛蟠有罪,却为了保住官位颠倒黑白。这种人的结局常常印证了另一句老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说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真正能站稳脚跟的,终究是靠真本事吃饭的人。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在年轻人提到“躺平”时,其实有一部分是对“窃据要津”现象的反抗。当发现上升通道被不公平占据时,与其参与恶性竞争,不如先沉淀实力。就像河流遇到礁石不会硬撞,而是积蓄力量绕道而行——这个思路或许能给处在类似困境中的人带来新启发。

"窃据要津"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