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ōng
  • shì
  • q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ōng shì qīng yě

成语解释: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同“坚壁清野”

繁体字形:空室清野

英文翻译:leave nothing usable to the invading enemy

空室清野的意思

空:[kōng]1.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2.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3.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kòng]1.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2.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3.亏欠:亏空。[kǒng]古同“”,洞。

室:1.屋子:教室。室内。2.机关、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办事部门:调研室。会计室。3.家;家族:十室九空。宗室。4.家属或妻子:家室。继室。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野:1.野外:旷野。野地。野火。野战。2.界限:视野。分野。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野。在野。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野兽。野兔。野菜。野花。野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野蛮。粗野。撒野。这人说话太野。6.不受约束:野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野了。7.姓。

成语评论

空室清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战争策略中。它原本的意思是:当敌军来袭时,百姓主动清空房屋、藏起粮食,让敌人无法获得补给。比如战国时期,燕国军队进攻齐国,齐国民众就用这种“坚壁清野”的方式削弱敌军战斗力,最终成功扭转战局。

有人会问:现代生活中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其实它的核心逻辑从未过时。某互联网公司遭遇数据泄露风险时,技术团队连夜转移关键资料、关闭非必要端口,这种“提前清空危险区域”的操作,就像数字化时代的“空室清野”。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准备搬家时,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处理闲置物品。他跟我说:“这和打仗时清空屋子一个道理——把不需要的东西送人、卖掉,搬家当天才能高效利落。”这种主动精简的生活方式,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智慧?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有新解读。某沿海城市为应对台风,要求渔民收网回港、加固房屋,同时清理可能被风卷起的杂物。这种防范措施既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又减少了灾害中的二次伤害,堪称现代版“空室清野”。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值得借鉴的是其中的主动性。它不同于被动防守,而是强调在危机到来前就做好布局。就像农民收割后把秸秆还田,既避免火灾隐患又滋养土地,这种“清野”本质上是对资源的重新配置。

当我们在职场遇到重大挑战时,不妨参考这个思路。比如项目汇报前,主动排查PPT里的冗余数据,就像移除战场上的障碍物;关键会议前清理手机消息提醒,如同关闭容易分心的“城门”。这种主动创造有利环境的能力,或许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

空室清野的造句

  1. 造句 为了防备鬼子窜入,武工队队长已动员村里空室清野。
  2. 造句 战时,群众严密封锁消息,空室清野,使敌人看不到居民,找不到物资,煮饭喝水都发生困难。
  3. 造句 由于抗日军民"空室清野",他们只得到一座空城。
  4. 造句 兵工厂得到情报后,动员群众“空室清野”,组织工人和民兵,把机器设备和库存子弹运进深山谷掩藏起来。
  5. 造句 同时,在中间地带,彻底地破坏交通道路,空室清野,诱敌至决战区域,而断其后路,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最后歼灭包围之敌。
  6. 造句 但因傅作义部主力及时转移,地方群众空室清野,敌人所得无几。
  7. 造句 村干部看见放哨人发出的信号,就立即组织村民空室清野,并由民兵掩护村民向山沟里转移[造 句 网]。
  8. 造句 在日军到来之前,沁源县城关及周围的百姓就有组织地撤离家园,空室清野,把日军围困在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中。

"空室清野"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