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óng sōu bó cǎi
成语解释:搜:搜罗。广泛地搜集采摘
成语出处:《明史·方伎传·李时珍》:“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藁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谓语;用于搜集资料
繁体字形:窮搜博採
英文翻译:Poor search and rich mining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搜:1.寻找:搜集。搜罗。搜求。2.搜查:搜身。搜腰。搜捕。什么也没搜着。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采:[cǎi]1.摘取:采茶。2.选取;搜集:采用。采购。采风。3.挖取(矿藏):采矿。采油。4.神态;精神:丰采。兴高采烈。[cài]1.〔采邑〕也叫食邑、采地、封地。2.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作为其俸禄的“食邑”。3.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或功臣的领地。
“穷搜博采”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看其实很直白:“穷”指竭尽全力,“搜”是搜集,“博”是广泛,“采”是采集。合起来就是“用尽方法收集各种资料”。比如一位历史学者为了还原古代服饰细节,翻遍县志、走访手艺人、甚至研究壁画颜料成分——这就是典型的穷搜博采。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强调“穷搜”呢?举个例子,自媒体博主小王想做一期“中国古桥”的科普视频。如果只靠搜索引擎首页结果,很可能得到同质化的内容;但当他实地拍摄不同地区的桥梁结构,采访当地老人讲建造故事,甚至找到民国时期的工程图纸时,内容立刻变得鲜活起来。真正的深度往往藏在未被数字化的角落。
在实际应用中,穷搜博采有什么隐藏陷阱吗?某科技公司产品经理小李的案例值得注意。他在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时,收集了2000份用户问卷、100小时访谈录音,却在数据分析时陷入混乱。后来发现,原始资料需要配合清晰的分类框架——就像图书馆有了书还得有索引系统。这提醒我们:广度与深度需要平衡,收集之后的有效处理同样关键。
我观察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自称“资料囤积癖”,电脑里存着10个G的电子书却从未打开。这种现象和穷搜博采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消极积累,后者是主动狩猎。就像考古学家不会把挖到的陶片全堆在仓库,而是会清洗、拼合、考证来源。信息爆炸时代,学会在搜集中建立自己的知识坐标系,可能比盲目收集更重要。
有个有趣的现象:短视频平台上“90秒读完《红楼梦》”这类内容点击量很高,但真正看完原著的人反而更容易被细节打动。这或许说明,穷搜博采的价值不在于展示资料数量,而在于形成独特认知角度。就像拼图,碎片本身不珍贵,能拼出别人没发现的图案才见功力。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时,不妨试试穷搜博采的方法。市场营销专员小张想策划非遗主题活动,她除了查阅常规文献,还特意去旧货市场找老商标、向戏曲演员学身段动作。这些跨界的素材碰撞,最终让活动方案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新意。有时候,解决问题的钥匙可能藏在意想不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