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óng nián lǚ yuè
成语解释:累:接连。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成语出处: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这个斗争非常剧烈,从甲骨文上可以看到穷年屡月的大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时间久远
繁体字形:窮年屡月
英文翻译:Poor years and months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屡:副词。屡次;多次:屡战屡胜。屡教不改。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穷年屡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穷年累月”意思相近,形容时间漫长而持续。比如一位老木匠打磨家具时,刨花飞舞的瞬间背后,可能是三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练习——这种“笨功夫”恰恰是手艺传承的根基。
自问:为什么有人能坚持穷年屡月做一件事?答案藏在“微小进步的正反馈”里。就像每天写500字的人,起初可能觉得毫无价值,但三年后这些文字足以拼成一本小说。时间会把零散的努力串成珍珠,关键是找到那个让自己“停不下来”的内心驱动点。
考古团队在沙漠里挖掘古城遗址的故事最能诠释这个成语。他们用毛刷清理陶片上的沙粒,一厘米的土层可能要清理三天。这种看似低效的工作方式,反而让文物保存了最完整的历史信息——有时候,慢就是快。
自问:现代社会还适用这种传统奋斗模式吗?我的观察是:在算法推送的即时快乐时代,穷年屡月的价值反而更凸显。程序员持续优化十年前写的代码库,茶农坚持古法栽培二十年老茶树,这些“时间的朋友”最终都收获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穷年屡月≠无效重复。就像健身房常能看到两类人,一类机械地数着锻炼次数,另一类专注感受肌肉发力轨迹。前者可能三年体型不变,后者往往半年就有明显变化——用脑子的坚持才是关键。
敦煌壁画修复师的工作间挂着句话:“比颜料更不易褪色的是耐心”。当4K扫描仪能三分钟获取壁画全貌时,他们仍选择用矿物颜料笔逐寸修补。这种选择背后,藏着对“快慢辩证法”的深刻理解:有些质感的温度,只能交给时间烘焙。
最后想起家乡的百年酱油作坊。第六代传人至今守着瓦缸日晒夜露的古法,别人问值不值得,他总笑着指指屋檐下的燕子窝:“它们每年迁徙万里都要回来,你说燕子觉得值吗?”或许,穷年屡月本身已是答案。